1、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瞭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後來歷法變動使用陰歷(夏歷),“秋分”這天在夏歷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2、中秋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瞭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3、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如當天與周六周日重合,則在下周一補休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