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鷸蚌相爭:【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譯文】:波翻血海全球憐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大的秦國?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瞭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復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2、井底之蛙:【解釋】:井底的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出自】:莊子·戰國《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譯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談論大海的事,因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井底下的青蛙隻能看見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後來人們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來比喻眼界狹小,目光短淺的人。
3、畫蛇添足:【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瞭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出自】:《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譯文】: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他足夠?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瞭以後,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傢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餘。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瞭,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瞭,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然後他便把壺中的酒喝瞭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