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闖關東是為瞭生存,為瞭活下去,被社會壓榨太厲害,被迫遷移。
2、闖關東,從“流人”到“流民”,到東北“移民社會”。清初民族矛盾尖銳,清朝統治者采取瞭極其殘酷的鎮壓手段。將“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山東觸犯刑律者多發配“極邊寒苦”的東北,這種遣犯史稱“流人”。山東人是“安土重遷”的典型。人口壓力、天災人禍、滿清政府的政策導向等構成瞭山東人闖關東的外因。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裡之中東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闖關東,東北是外敵侵擾之地,山東人卓絕的鬥爭。
3、西口大移民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明初,朝廷為瞭保衛北方邊疆設瞭九邊(9個軍區),80多萬戍邊部隊和30多萬匹戰馬給政府財政造成瞭巨大壓力。洪武三年開始實行以糧換鹽的開中制,為晉商的形成帶來瞭契機。明朝中期又在張傢口和殺虎口開放馬市,這對晉商由以鹽業為主轉向多種經營產生瞭重要推動。但是,明政府並不允許商人北入蒙古腹地經商,邊貿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明覆清興後,北部邊界前移,康熙征討葛爾丹,平定大西北的馬蹄隆隆,踏破瞭過去漢民禁止入蒙的禁令。距蒙古草原一水之隔的河曲人捷足先登,紛紛渡河北上,來到蒙古大草原墾殖開發。由於蒙族人不善耕種,而大青山以南綿延數千裡又為可墾之地,這就為走西口的哥哥們提供瞭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