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伯(亦稱太伯)奔吳的故事發生在無錫。
2、《史記·吳太伯世傢》記載:“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出。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示不同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奔荊蠻,自號勾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者千餘傢,立為吳太伯。”
3、譯文: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均為周太王之子,王季歷之兄。季歷十分賢能,又有一個具有聖德的兒子昌,太王想立季歷以便傳位給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荊蠻,象當地蠻人一樣身上刺滿花紋、剪斷頭發,以示不再繼位,把繼承權讓給季歷。季歷果然繼位,就是王季,昌後來也成為文王。太伯逃至荊蠻後,自稱“句(gōu,勾)吳”。荊蠻人認為他很有節義,追隨附順他的有一千餘戶,尊立他為吳太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