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人用此典故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2、祖逖(226年-321年)是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人,據《晉書·祖逖傳》記述: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漢中山靖王之後)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瞭報效國傢,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3、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瞭他報效國傢的願望;劉琨做瞭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瞭他的文才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