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节日立木為信的故事簡短 立木為信的故事簡述

立木為信的故事簡短 立木為信的故事簡述

立木為信的故事簡短 立木為信的故事簡述

1、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瞭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瞭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一個叫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的衛國人,在魏國宰相公叔痤手下當官,公叔痤臨終前將他推薦給魏惠王,但沒有得到重用。商鞅便來到秦國,托秦孝公寵臣景監的引薦,得到秦孝公的接見。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傢要富強,必須註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傢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瞭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瞭。”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可是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麼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瞭下來。過瞭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瞭想起瞭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商鞅起草瞭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瞭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

2、不一會,南門口圍瞭一大堆人,大傢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這件事立即傳瞭開去,一下子轟動瞭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