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章良,1961年出生。他於1987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國際上首批成功地將大豆儲藏蛋白的基因轉入茄科植物中的科學傢之一,並因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傢獎。陳章良教授29歲時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為當時國內最年輕的教授之一。後歷任北京大學生物系主任、生命科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副校長。
2、陳章良生命的小船起始於福建省福清縣一個緊傍著大海的小漁村。他說:“我小時候常常和弟弟去海裡撈點魚兒賣掉補貼傢用。到瞭9歲的時候,村裡人都說我,太大瞭,還不讀書,太不像話。這才開始讀一年級。”“我是那所中學裡邊第一個考上大學的。1978年7月,我們100多人坐著大卡車,到很遠的地方去參加高考。” 陳章良現在還記得當時被卡車搖搖晃晃地拉到縣城參加高考的情景,他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瞭這次考試上。 考試成績公佈後,陳章良在全鄉100多個考生中成瞭惟一的中榜者——他終於考上瞭海南島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栽培系。事實上那個時候的窘況實在不可思議:陳章良一邊讀書一邊還得勞動;寒暑假得下海摸魚捉蝦賣幾個錢作學費和買燈油;晚上便在煤油燈下苦讀。
3、陳章良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恢復高考,第一是改變瞭我們這些人的命運,改變瞭一個國傢的命運,但重要的是,國傢給我們提供瞭太好的機遇;第二是我們能夠踏進大學校園,夢裡面都沒有想過,小時候真的一點都沒想過,終於明白瞭,自己是個有用的人,自己明白自己今後有前途,而且為自己的傢庭、為自己的爸爸、媽媽,為自己的學校好像爭瞭一份光榮,所以非常珍惜,記得就是“三點式”的:圖書館、教室、宿舍,每天就是這三點,一直在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