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5年,魯迅在北京擔任大學講師期間,因支持學生運動而受到當時所謂“正人君子”的流言攻擊和排擠。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制造“三·一八”慘案。作者魯迅寫下《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熱情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控訴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遭到當局的通緝而不得不遠走廈門避難。《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在追憶往事,但也是“借題發揮”,影射、譏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2、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瞭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瞭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傢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傢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瞭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瞭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瞭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