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大茶類齊全於清朝。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
2、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陜南一帶),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華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於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
3、烏龍茶,亦稱青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4、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傢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傢,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5、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裡是海,是南三百裡之誤。南三百裡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
6、因其僅有名稱,能否作為起源證據還有待進一步商榷。有的學者認為白茶始於神農嘗百草時期,湖南農學院的楊文輝先生就持此觀點。他發表的《關於白茶起源時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現早於綠茶。
7、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征,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
8、“黑茶”二字,最早見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禦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征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甘肅通志》)。此茶系蒸後踩包之茶,具有發酵特征,實為黑茶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