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作者:辛棄疾,朝代:宋朝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譯文
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裡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瞭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麼辦呢?白發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我要乘風飛上萬裡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3、賞析
此詞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瞭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詞想象豐富,把超現實的奇思妙想與現實中的思想矛盾結合起來,體現瞭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瞭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瞭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