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百科
胱氨酸尿癥(cystinuria)是一種傢族性遺傳性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由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及空腸黏膜對二堿基氨基酸(包括賴氨酸、精氨酸、鳥氨酸)及胱氨酸等轉運障礙所致.本病臨床罕見,主要發生在兒童和嬰兒.胱氨酸限局在細胞的溶酶體中,其結晶沉積在角膜、結膜、骨髓、淋巴結、白細胞、腎等內臟,致腎小管和腎小球功能損傷,最後發展成尿毒癥,多於青春期前死亡.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病因
發病原因
胱氨酸病在男,女中發病率相同,雙親不能垂直地遺傳本病給子女,但兄弟姐妹間常有多個發病,胱氨酸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患者為純合子,其父母為攜帶本病的雜合子,本病臨床有嚴重的嬰兒腎病變型,青年患者的中間型以及成年的良性型3種,說明本病遺傳的多相性,同時存在遺傳的不均勻性.
發病機制
細胞內的胱氨酸沉積局限於溶酶體中,不易與細胞外交換,但生物化學機制不明;目前認為胱氨酸在細胞內沉著的原因,最可能是胱氨酸或半胱氨酸在細胞間或細胞內轉運異常,造成胱氨酸沉積在病兒的肝,脾,骨髓,周圍血中白細胞,淋巴結,腎及角膜中沉積.
1.胱氨酸病的特征:全身組織中有胱氨酸結晶沉積,沉積的部位有骨髓的網狀內皮細胞,肝,脾,淋巴結,周圍血白細胞,腎臟髓質,皮質及腎小球系膜,眼結膜和眼色素層.
2.腎臟內胱氨酸沉積:引起腎組織損傷而導致腎功能衰竭,腎外觀色蒼白,皮質與髓質分界不清;鏡下腎單位結構破壞,腎小球呈玻璃樣變,腎小管的正常上皮細胞被骰狀細胞所取代,近端腎小管變狹而縮短,呈“天鵝頸”畸形.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症状
1.腎病變型:主要見於兒童和嬰兒.
(1)早期:最初表現與腎小管進行性損傷有關,癥狀有煩渴,多尿,脫水等,1歲時表現生長停滯,佝僂病,酸中毒和多種腎小管功能異常,出現葡萄糖尿,氨基酸尿,磷酸鹽尿及尿鉀增加等,患兒膚色白皙,毛發呈淡黃色,大多數在幾歲內發生嚴重畏光,眼科裂隙燈檢查可見角膜和結膜有均勻散在的金屬絲樣反光物體;此外,視網膜邊緣可見到色素減退斑與不規則分佈,大小不等的色素絲,稱為“特征性的邊緣視網膜病”,有助於胱氨酸病的診斷.
(2)晚期:由於腎小球進行性的損傷,致腎小球濾過率減低,出現氮質血癥,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生長停滯等相應臨床表現,隨著病情進展,出現嚴重貧血,水腫等癥狀.
2.良性型:無視網膜病變和腎功能不全;有角膜,骨髓和白細胞中胱氨酸結晶沉積,但不產生癥狀,此型患者都能成年.
3.中間型:也稱遲發型或青年型,患者發生腎功能不全,其癥狀至青年期才表現出來,有不完全的Fanconi綜合征及進展緩慢的腎小球功能不全.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检查
尿中含有大量胱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及鳥氨酸,胱氨酸平均每天尿排出可達730mg(正常最高值約18mg/g尿肌酐).
1.尿胱氨酸結晶檢查:取晨尿作離心沉淀,光鏡檢下可見六角形扁平狀與苯環式相似的結晶,結晶出現常示尿胱氨酸濃度超過200~250mg/L.
2.氰化硝普鹽試驗:將結石研成粉末,放少許於試管中,加1滴濃氨水,後再加1滴5%氰化鈉,5min後再加3滴5%硝普鈉,如立即出特征性深櫻桃紅色示為陽性,表示存在胱氨酸,但同型胱氨酸,丙酮酸,全氨基酸尿及某些藥物可呈假陽性,應註意鑒別,此外,因尿排胱氨酸可呈波動性,需註意假陰性.
3.尿色譜法定量測定:對確診及分型有幫助.
常規應做腎臟B超,X線平片,造影和CT檢查,以助診斷和鑒別診斷.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预防
胱氨酸尿癥是一種傢族性遺傳性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此預防措施可參照遺傳性疾病預防措施,為降低本癥發生率,預防應從孕前貫穿至產前:婚前體檢在預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用大小取決於檢查項目和內容,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體,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統檢查(如篩查宮頸炎癥),普通體檢(如血壓,心電圖)以及詢問疾病傢族史,個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遺傳病咨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