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是農歷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蠟祭”移至歲末。到瞭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2、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3、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
4、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年”是什麼呢?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瞭燃鞭炮的習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頒佈瞭禁放煙花爆竹的法律,使這一沿續瞭幾百年的習俗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