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慶”一詞,本指國傢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傢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傢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傢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2、雖然絕大部分國傢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於復雜的政治關系,部分國傢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隻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3、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傢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每逢五年或逢十年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傢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傢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4、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國慶節是聖馬力諾的國慶節,遠在公元301年,聖馬力諾就把9月3日定為自己的國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