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果: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為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2、巧酥: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3、索餅: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瞭吃掛面的習俗,可以說,掛面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4、雞:為瞭希望牛郎織女能過上美好幸福的傢庭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傢傢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5、五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瞭,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瞭她們宵夜的食物。
6、巧芽面:除瞭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搟面,下鍋煮熟,做成豆芽湯,最後把面條抓到碗裡,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7、餃子:在很多地區在七夕節當天都會吃餃子,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如果吃到銅錢的話就代表很有福氣;如果是吃到針的話就代表心靈手巧;如果吃到棗子就代表能夠早婚,收獲美滿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