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字義上來看,“浣”指洗滌、漂洗;“沙”,古通“紗”。因此,“浣”的對象隻能是“紗”。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為東晉王羲之所書“浣紗”二字,相傳這裡是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浣紗處。
2、一說浣紗溪即浙江紹興南二十裡的若耶溪。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即詠春秋越國美女西施浣紗的溪水。
3、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