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百科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pneumonia)簡稱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種小兒常見的間質性肺炎,多發生於嬰幼兒.由於母傳抗體不能預防感染的發生,因而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即可發病,有報道新生兒病毒性肺炎中RSV占10%~15%,國外偶有院內感染導致產科醫院新生兒病房暴發流行的報道.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簡稱合胞病毒,屬副黏病毒科,是引起小兒病毒性肺炎最常見的病原,可引起間質性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RSV在電鏡下所見與副流感病毒類似,病毒顆粒大小約為150nm,較副流感病毒稍小,為RNA病毒,對乙醚敏感,無血細胞凝集性,在人上皮組織培養形成特有的合胞(syncytium),病毒在胞漿內增殖,可見胞漿內包涵體,合胞病毒隻有一個血清型,最近分子生物學方法證明有2個亞型,A和B.
(二)發病機制
合胞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2~8天(多為4~6天),合胞病毒肺炎的典型所見是單核細胞的間質浸潤,主要表現為肺泡間隔增寬和以單核細胞為主的間質滲出,其中包括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此外肺泡腔充滿水腫液,並可見肺透明膜形成,在一些病例,亦可見細支氣管壁的淋巴細胞浸潤,在肺實質出現伴有壞死區的水腫,導致肺泡填塞,實變和萎陷,少數病例在肺泡腔內可見多核融合細胞,形態與麻疹巨細胞相仿,但找不到核內包涵體,Gardner(1970)解剖合胞病毒肺炎死亡病兒1例,用熒光抗體檢查法檢出大量合胞病毒,未見人球蛋白沉著,認為肺炎病變可能主要是合胞病毒對肺的直接侵害,並非變態反應所致.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症状
本病多見於嬰幼兒,其中半數以上為1歲以內嬰兒,男多於女,其比例約為1.5~2∶1.潛伏期約4~5天.初期可見咳嗽、鼻堵塞.約2/3的病例有高熱,最高可至41℃,但發熱一般不是持續性的,較易由解熱藥退燒,高熱時間多數為1~4天,少數為5~8天.約1/3病兒中度發熱,多持續1~4天.多數病例的熱程為4~10天.輕癥病例呼吸困難,神經癥狀不著;中、重癥有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數重癥病例也可並發心力衰竭.胸部聽診多有細小或粗、中囉音,叩診一般無濁音,少數有過清音.1998年,首都兒科研究所對22例病原為A亞型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臨床特征作瞭初步的總結,發現患兒以幼嬰為主,1~6個月齡嬰兒占82%,男∶女為4.5∶1,發熱一般低38℃(54%),起病2天後即出現喘憋(64%),胸部X線主要表現為兩肺野斑片影(77%)和肺氣腫影(64%).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特征作出初步診斷,目前可用免疫熒光技術或免疫酶技術作早期快速診斷有助於確診.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检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一般在(5~15)×l09/L,多數在10×109/L以下,中性粒細胞多在70%以下.
2.病毒學及血清學檢查本病診斷主要根據病毒學及血清學檢查結果.近年來利用鼻咽分泌物脫落細胞及血清中IgM抗體的間接法免疫熒光技術、ELISA、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橋聯酶標法(APAAP)、生物素抗生物素ELISA法、辣根過氧化物酶-抗辣根過氧化物酶法(PAP)、單克隆抗體熒光法等都能進行合胞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X線檢查:多數有小點片狀陰影,大片狀者極為罕見.約l/3(部分)病兒有不同程度的肺氣腫.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合胞病毒肺炎 小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肺炎预防
合胞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常造成流行,文獻報道醫院內繼發合胞病毒感染高達30%~50%.秋冬季氣溫起伏大,要預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註意保暖,同時,秋冬季十分幹燥,空氣粉塵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讓黏膜保持濕潤.另外,避免去空氣流通不好的公共場所,並適當補充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註意早期病人的隔離治療.近年來對RSV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亞單位疫苗、活減毒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均取得一定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