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疾病库頸椎結核 A18.007+

頸椎結核 A18.007+

頸椎結核 A18.007+ 治疗

關於脊椎結核治療的歷史可以追朔到17世紀,當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僅限於長期臥床和休息.隨著抗結核藥物在臨床應用,外科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尤其自六十年代以後頸椎結核的治療方法的改進,頸椎結核的治愈率有瞭很大的提高.頸椎結核也是全身結核感染的局部表現,因此治療本病時不應忽視全身性治療,在強調手術治療的同時不應忽視行之有效的非手術療法.

一、非手術療法:

血運豐富的頸椎不但發病率低,而且病變吸收快,修復能力強.因此,不少病例可以通過非手術療法獲得治愈.

1.一般治療:

頸椎結核多有食欲減退、身體消瘦、貧血或低蛋白血癥.全身狀況好壞與病灶好轉或惡化有密切關系.休息和營養作為改善全身情況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治療頸椎結核所不可缺少的.休息使機體代謝作用降低,消耗減少,體溫下降,體重增加,有利於體力恢復.因此,患者要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同時改善營養狀況也很重要.積極補充營養,給予可口、易消化、富於營養的食物.營養狀況較差的可補給魚肝油,維生素B、C等.貧血的可給鐵劑、維生素B12、葉酸等.嚴重貧血的患者可間斷輸血,每周1~2次,每次100~200ml.肝功能不好的需進行保肝治療.合並感染的可給廣譜抗生素,或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給敏感藥物.對截癱患者應加強護理,預防褥瘡,並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2.局部制動:

為瞭緩解、防止增加畸形,避免病變擴散,減少體力消耗,及時使患者休息,頸部制動非常重要.病情較重者可采用頸托、支架或石膏保護.病情較重或已發生截癱者,應絕對臥床.必要時還可行枕頜帶牽引或顱骨牽引.枕頜帶牽引適用於小兒及病期較短、肌力較弱的患者,牽引重量為1~2kg.吃飯時可將牽引暫時拿下,以便開口.顱骨牽引比較安全、舒適,而且能給予較大的牽引重量,成年人可用5kg重量,兒童酌減,畸形糾正後可使用2kg維持.牽引時可以使患者仰臥,身下墊一厚褥子,枕部放在床上,使頸椎處於過伸位.對於長期應用牽引治療的患者應註意預防枕骨結節處發生褥瘡.預防的方法是定時翻身,在枕骨結節下方墊一氣圈,定時按摩並用酒精塗擦.

3.抗結核藥物治療:

抗結核藥物的應用在頸椎結核治療中起重要作用,可提高療效,促進病變的愈合.目前常用的一線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鏈黴素.二線藥物包括丁胺卡那黴素、卷須黴素、卡那黴素、環絲氨酸、乙硫異煙胺和對氨柳酸等.

①異煙肼(INH)具有最強的早期殺菌作用,預防藥物產生耐藥性最好.口服吸收快,易滲入胸腔、腹腔,腦脊液和關節液中,且能滲入細胞內,故亦能殺滅細胞內的結核桿菌.成人每天用量300mg,分3次服用.小兒用量,每天每kg體重10~20mg.異煙肼對肝功能有損害,還有引起神經炎及精神癥狀,服用期間註意定期檢查肝功能,大量服用可加服維生B6.

②利福平(RFP)滅菌作用最強.口服後經腸道吸收,在血液中能較長時間維持高濃度,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利福平對結核病的治療效果較好.成人劑量為每天450~600mg,可於清晨空腹服用,亦可分兩次服用.兒童一般用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20mg.利福平有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流感樣反應等副作用.故肝功能有嚴重損害及膽道有梗阻的患者忌用,老年人、兒童、營養不良者慎用.

③吡嗪酰胺(PZA)具有對酸性環境中細胞內結核菌群的特殊的滅菌作用.PZA和RFP聯合則具有最強的滅菌作用.成人每天用量1~1.5g,分2~3次口服.中毒作用為肝功能損害,並能引起關節疼痛.

④乙胺下醇(EMB)抗結核作用較強,可彌漫到人體各組織中.成人用量為每天750mg,一次服完以便獲得高峰血濃度.副作用有視力障礙.當早期出現色覺障礙時即應停藥.

⑤鏈黴素(SM)屬抑菌藥,僅對細胞外的結核桿菌有殺滅作用.口服不易吸收,肌肉註射可以滲入到各種組織中,但不能或很少通過血腦屏障.長期服用可有聽神經損害和腎功能損害,註意定期檢查腎功能.成人使用劑量,每天1g,分兩次肌註.兒童用量為每天15~30mg/kg體重.

抗結核藥物的使用原則是早期、足量、聯合、規律用藥.目前臨床所用的聯合用藥方案很多,有人研究表明:INH、RFP和PZA三藥聯合使用能發揮各自作用和協同作用,作用於三種不同代謝菌群和細胞內外菌群,藥物在不同pH值的情況下達到殺菌和滅菌作用,從而大大縮短治療時間.療程一般為6~9個月.用藥期間註意觀察毒副反應.定期檢查並及時調整.

二、手術治療:

在抗結核藥物的控制下,及時徹底地清除結核病灶,可以大大縮短療程,預防畸形或截癱的發生,大大提高瞭頸椎結核的治愈率.同時應強調手術適應證,不應濫用手術.

手術適應證:

①有較大的寒性膿腫;

②影像學顯示病灶內死骨及空洞形成者;

③有脊髓壓迫癥狀者;

④竇道經久不愈者;

⑤局部病灶穩定,患者全身狀況允許.

手術前準備:

除瞭常規的術前準備外,還應系統使用抗結核藥物,使病變相對穩定,體溫、血沉接近正常.對全身狀況較差者應加強營養,盡量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癥等.必要時輸血、人體白蛋白等.寰樞椎結核有脫位發生和出現嚴重畸形的患者術前作牽引治療,使脫位整復,糾正畸形.

麻醉及其註意事項:

頸椎結核患者的手術,麻醉多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必要時可行氣管切開後插管.頸椎結核患者體質較弱,尤其是合並高位截癱、咽後壁膿腫等情況,給麻醉帶來一定困難.頸椎活動受限,聲門難以暴露;頸椎椎體骨質破壞,嚴重者合並頸椎脫位,用力不當導致脊髓橫斷危及生命;氣管插管或喉鏡用力過猛、咽後壁膿腫破損窒息死亡;高位截癱患者心肺代償功能極差,對麻醉藥物耐受性亦差.故插管應小心完成,並發咽後壁膿腫以及截癱者,均行清醒插管.咽後壁膿腫較大者,於插管前抽吸膿汁.

手術方法:

頸椎結核的手術治療主要為結核病灶清除術.根據不同病情可行病灶清除植骨術、病灶清除椎管探查術、單純膿腫切開排膿術、枕頸融合術等.

①寰樞椎結核病灶清除術寰樞椎結核病灶多位於寰椎前弓和樞椎齒狀突,多數病例經過牽引、休息及抗結核藥物治療後可吸收.若保守治療無效,則病灶清除可經口腔入路.術前3天開始清潔口腔,並用廣譜抗菌素咽部噴霧.手術時患者仰臥,頸部過伸位.先在局麻下行氣管切開插管給全麻.用開口器將口張大.口腔及咽後壁粘膜用硫柳汞液消毒.懸雍垂用絲線縫合在軟腭上,用壓舌器將舌根向下壓.在切開前先用長紗條將食管及氣管入口堵住,防止膿液和血液流入.在咽後壁正中膿腫最隆起處縱形切開,切口長約4cm,一般出血不多.切開膿腫壁後立即將膿汁吸走.經此切口伸入小刮匙將幹酪樣壞死物質,死骨和肉芽等刮凈.向兩側刮除病灶時須註意避免損傷椎動、靜脈.病灶清除完畢後沖洗,註入抗結核藥物,最後分兩層縫合創口.

②頸2~7椎體病灶清除術手術一般從前方入路.麻醉成效後,患者仰臥,頸部過伸位.選用頸前橫切口或胸鎖乳突肌前緣切口,頸後三角的寒性膿腫可采用鎖骨上切口.按頸前路途徑顯露膿腫後,保護好皮膚和正常組織,用手指觸摸椎前軟組織,確定膿腫的部位和范圍,必要時可用空針試探穿刺.在膿腫正中切開,以免損傷位於椎旁的頸交感神經和膈神經.切開膿腫壁後吸凈膿汁,將死骨、壞死椎間盤、肉芽組織及幹酪樣物質等徹底清除,膿腫壁應盡量切除幹凈.椎體病變應清除徹底,直至周圍出血的健康骨質為止.如病變椎體較多,其間未受累的椎間盤亦應同時摘除.沖洗病灶後,放入抗結核藥物.必要時植入自體髂骨或肋骨塊.放置橡皮半管引流條後,按層縫合創口.術後24~48小時拔出引流條等.

③其他手術寰樞椎結核行病灶清除術後,為瞭維持頸椎穩定性,大多在半年後行頸1~2或枕頸融合術.寒性膿腫較大,病灶不易清除或有些患者不能長時間耐受手術者,可行單純膿腫切開排膿術.病變嚴重造成椎管狹窄者,可行椎體病灶清除和椎管探查術.後路病灶清除融合術目前多不主張采用.

術後處理及康復:

術後一般需臥硬板床休息.兒童患者可石膏制動.一般需1個月左右,最好經X線檢查,證明患者的病灶已穩定.植骨已融合,血沉已恢復正常時,才允許其下地活動.下地活動時須頸托或支架保護,一般要維持保護10~16周.術後應繼續使用抗癆藥物,並根據患者全身情況及病灶穩定程度制定合適的化療方案和用藥時間.為瞭防止感染,手術後可加抗感染藥物7~10天.加強營養和全身支持治療.每3個月復查肝腎功能、血沉和X線片以瞭解病灶愈合和病變穩定情況.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加強功能鍛煉.經過各項治療處理頸椎結核患者有很高的治愈率,約有95%.

頸椎結核 A18.007+ 饮食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註意飲食規律.

2、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頸椎結核 A18.007+ 并发症

1.頸椎結核常可形成寒性膿腫,頸椎椎體病變的結核性肉芽組織,炎性滲出物,壞死組織等形成膿汁穿破椎體皮質匯集到椎體一側的骨膜下,形成局限性椎旁膿腫,病變繼續發展,膿汁增加,膿汁可突破椎體前方骨膜和前縱韌帶,匯集到椎體骨膜的前方和頸長肌的後方,頸4以上病變,膿腫多位於咽腔後方,因而也稱咽後膿腫,頸5以下病變,膿腫多位於食管後方,巨大的咽後膿腫,可將咽後壁推向前方,與舌根靠攏,因而患者睡眠時鼾聲甚大,甚至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難,下頸椎病變的膿汁可沿頸長肌下垂到上縱隔的兩側,使上縱隔的陰影擴大,有如腫瘤的外觀,咽後,食管後膿腫都可穿破咽腔或食管,形成內瘺,使膿汁,死骨片由口腔吞下或吐出,椎體側方病變的膿汁也可在頸部兩側形成膿腫,或沿椎前筋膜及斜角肌向鎖骨上窩流註,該處膿腫可向體外穿破形成竇道,竇道形成後常經久不愈,當存在混合感染後十分難處理.

2.頸椎結核產生的膿汁,肉芽,幹酪樣物質,死骨和壞死椎間盤等可凸入椎管內,壓迫神經根和脊髓,病變椎體的脫位或半脫位亦可使脊髓受壓,患者可出現痙攣性癱瘓.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为你推荐

    小兒肥胖

    小兒肥胖

    素有“兒童成人病"之稱的肥胖癥,在我國發病率顯著增加,特別在大都市,如北方的某些城市,已經突破20%的比例,嚴重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  小兒發胖會... [详细]

    2021-12-25 02:54:00 admin

    慢性鼻炎 J31.004 chronic rhinitis

    慢性鼻炎 J31.004 chronic rhinitis

    慢性鼻炎(chronicrhinitis)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層的慢性炎癥.表現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腫脹,稱慢性單純性鼻炎.若發展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稱慢性... [详细]

    2021-12-24 15:09:00 admin

    基底細胞腺瘤 涎腺上皮性良性腫瘤

    基底細胞腺瘤 涎腺上皮性良性腫瘤

    基底細胞腺瘤(basalcelladenoma)為涎腺上皮性良性腫瘤.Kleinsasser和Klein(1967)首先描述其病理表現,並將其列為涎腺腫瘤的一個類型.Evans(1970)進一步... [详细]

    2021-12-25 05:09:00 admin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又稱惡性淋巴瘤,起源於增殖分化過程中的淋巴細胞,它的擴散方式與相應的正常淋巴細胞移行方式相似.... [详细]

    2021-12-25 05:01:00 admin

    垂體泌乳素瘤

    垂體泌乳素瘤

    泌乳素瘤是最常見的垂體瘤,由垂體泌乳素細胞瘤分泌過量泌乳素(PRL)引起的內分泌疾病,臨床以高泌乳素血癥、溢乳癥或溢乳-閉經綜合征為主要表現.多見於2... [详细]

    2021-12-25 12:33:00 admin

    細菌性陰道炎 N76.003 細菌性陰道病 非特異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 N76.003 細菌性陰道病 非特異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病主要是由陰道加特納菌引起的一種陰道炎,可通過性關系傳播.細菌性陰道病是加特納菌、厭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桿菌減少,陰道內生態平衡系統改變... [详细]

    2021-12-24 12:41:00 admin

    苯胺中毒

    苯胺中毒

    本類藥物常用者有非那西丁(phena-cetin)及撲熱息痛(paracetamol),其他為含有非那西丁的復方阿司匹林片、小兒退熱片、撲爾感冒片,安鈉咖片、優散痛片、... [详细]

    2021-12-25 15:20:00 admin

    白帶異常 N89.852

    白帶異常 N89.852

    白帶異常是指女性陰道分泌物量的增多,有時白帶增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白帶增多伴有多種病癥出現,就要警惕婦科疾病的發生.白帶增多分為生理性白帶增... [详细]

    2021-12-24 12:41:00 admin

    皮膚白斑 白斑

    皮膚白斑 白斑

    皮膚白斑是指皮膚、粘膜處出現比正常膚色淺的斑片,主要是由於皮膚色素減退或色素脫失素所造成的.白斑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獲得性的.白斑可發生於全... [详细]

    2021-12-25 01:22:00 admin

    白細胞減少癥 D70.X01

    白細胞減少癥 D70.X01

    白細胞在血液中的數目是有較大范圍變化的.當每微升超過10000個時,稱為白細胞增多,而每微升少於4000個時,則稱為白細胞減少,機體有炎癥(即發炎)時會出現... [详细]

    2021-12-25 06:55:00 admin

    外陰浸潤性鱗癌

    外陰浸潤性鱗癌

    外陰鱗狀細胞浸潤癌一般認為是由上皮內腫瘤(VIN)經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的進一步發展.根據病因不同,外陰鱗狀細胞癌可分為二種:一種較常見,為角化鱗狀上... [详细]

    2021-12-25 05:26:00 admin

    頭虱

    頭虱

    頭虱是一種灰色無翅的小昆蟲,雌虱於交尾後1-2天,即開始產卵,每天約3-9粒,一生可生產50-150粒.卵呈黃白色,黏在頭發上,經過5-10天,孵化為幼蟲,長成幼蟲... [详细]

    2021-12-25 01:54:00 admin

    眼瞼丹毒 A46.X51

    眼瞼丹毒 A46.X51

    眼瞼皮膚丹毒是一種由乙型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急性炎癥,多為面部或其他部位的丹毒蔓延而來,上下瞼可同時發病,並向周圍組織蔓延.... [详细]

    2021-12-24 14:21:00 admin

    轉移性肝癌 肝臟轉移性癌

    轉移性肝癌 肝臟轉移性癌

    轉移性肝癌(metastatichepaticcarcinoma)是由全身其他部位原發的惡性腫瘤轉移至肝臟,並在肝臟形成單個或多個的癌灶.大多數病人原發癌的臨床表現先於轉... [详细]

    2021-12-25 11:27:00 admin

    椒瘡

    椒瘡

    胞瞼內面紅色細小顆粒密集叢生,狀若椒粒,故名椒瘡.分佈以大小眥及穹窿部為重,常與粟瘡並生,癢澀流淚,若及黑睛可致赤膜下垂,血翳包睛;若及胞瞼,終為拳... [详细]

    2021-12-25 14:25:00 admin

    慢性附睪炎

    慢性附睪炎

    嚴重急性附睪炎不可逆的終末期即為慢性附睪炎,此時可經常出現較急性附睪炎癥狀輕的表現.慢性附睪炎由於纖維增生使整個附睪硬化,顯微鏡下瘢痕非常顯著,... [详细]

    2021-12-24 13:41:00 admin

    呼吸道感染 J98.802 感冒

    呼吸道感染 J98.802 感冒

    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間的急性炎癥的總稱,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性... [详细]

    2021-12-25 08:00:00 admin

    棉塵病 棉塵肺

    棉塵病 棉塵肺

    人類從早期的文明活動中使用棉花等植物纖維性農產品紡線織佈開始就有棉塵暴露的問題,隨著工業化而來的紡織工業的大量湧現使職業暴露棉塵對健康的影響... [详细]

    2021-12-25 15:17:00 admin

    鉤蟲病 黃胖病 鉤蟲感染 鉤口線蟲病 懶黃病 ancylostomiasis

    鉤蟲病 黃胖病 鉤蟲感染 鉤口線蟲病 懶黃病 ancylostomiasis

    鉤蟲病是十二指腸鉤蟲或美洲鉤蟲寄生於人體小腸所致的疾病.它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尤其是農民健康的寄生蟲病之一.臨床以貧血、營養不良、浮腫、腹痛及胃... [详细]

    2021-12-25 13:14:00 admin

    慢性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

    慢性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

    慢性細菌性痢疾大多是因為急性期治療不當,或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腸寄生蟲病以及平素不註意飲食衛生等多種原因造成.常常表現為不典型的痢疾癥狀,腹痛... [详细]

    2021-12-25 13:31:00 admin
熱門文章
关于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