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2、譯文:任末十四歲時,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箱跟老師求學,不怕困難險阻。他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蒿取光。
3、看書有領會的時候,便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不是聖人的話不重視。他臨終時告誡別人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瞭也好像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著,也不過是行屍走肉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