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鞭打春牛。在古代,歷代統治者在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引春牛而擊之,打去牛的惰性,宣告春耕開始,鼓勵農耕,發展生產。不同地方的習俗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是糊春牛,即用米或者面將紙片糊成春牛的樣子,並在其肚子裡放上五谷雜糧,之後用鞭子將牛肚子打破,五谷就會流出,象征著今年會豐收。還有一些地方會在墻上貼上畫有春牛的黃紙,也就是春牛圖,其中黃色代指土地,春牛代指農事。
2、咬春。立春時,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吃春盤、春餅、春卷、春盒等習俗,還有吃蘿卜的習俗,謂之咬春,明代《酌中志》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卜,曰咬春。”
3、春遊,民間又稱踏春、迎春。這一天民間舉行各種民俗表演,預演稱為演春,立春當天正式迎春,人們紛紛裝扮起來,敲鑼打鼓,熱烈慶賀。它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提醒人們,不要誤瞭大好時光,要抓緊農務。有詩雲∶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傢歲首又謀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