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x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x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獻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與我者,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今以百金與摶黍(滬教版作“搏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與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取彌精。其知彌粗,其取彌粗。子罕之所寶者至矣。
2、翻譯: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晉國,佩帶寶劍 拜訪瞭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寶劍的意思。 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裡已經答應給他瞭。季子在晉國完成瞭出使任務,返還,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 於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延陵季子 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裡,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即使如此,在我心裡已經答應給他瞭。如今他死瞭,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愛惜寶劍,(而不實現心中的諾言)欺騙自己的良心,剛正的人是不這樣的。”於是解下寶劍送給瞭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收納寶劍的`)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掛在瞭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離開瞭。(一個)徐國人贊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可翻為“呵”,下同)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有一個得瞭一塊寶玉的宋人,把寶玉獻給宋國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 這個獻寶玉的人說:“我把這塊寶玉給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認為是真的寶玉,所以我才敢獻給您。”子罕說:“我把不貪當作寶,你把玉當作寶。如果你把玉給瞭我, 我們兩人都喪失瞭寶,不如各人擁有自己的寶。”所以宋國年高有德的人說:“子罕不是沒有寶,而是他所當作寶的東西與別人不一樣。”現在拿百兩黃金和黃鶯來給嬰兒看,嬰兒必定選擇黃鶯; 拿和氏璧和百兩黃金來給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必選擇百兩黃金; 拿和氏璧和合於道德準則的至理之言來給賢德的人看, 賢德之人必定選擇合於道德的至理之言。人的知識愈精深, 他所選擇的也愈精妙,人的知識愈粗淺,他所選擇的也愈粗俗。子罕所當作寶的東西真是到瞭極致的境界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