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奉天事變、盛京事變、滿洲事變、柳條湖事變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日本軍隊以中國軍隊炸毀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為借口而占領沈陽。事變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矛盾激化,而日本軍部主戰派地位上升,國會和內閣總理大臣權力下降,導致日本全面侵華。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9月18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視為國恥日。
2、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稱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從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鬥。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占領北大營。戰鬥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3、九一八事變東北地方當局和國民政府對日本的進攻采取不抵抗政策。據說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此即所謂“銑電”,但這封電報的真實性至今無法證實,張學良晚年否認有此電。)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十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張學良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自發英勇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4、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占領。東北軍撤向錦州。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占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5、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它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嚴重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頂峰,使中國國內的階級關系發生重大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