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
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百科
神經膠質瘤(Giiomas)亦稱膠質細胞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故亦稱神經外胚層腫瘤或神經上皮腫瘤.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脈絡叢上皮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大多數腫瘤起源於不同類型的神經膠質,但根據組織發生學來源及生物學特征類似,對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各種腫瘤,一般都稱為神經膠質瘤.
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
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病因
由於腫瘤逐漸增大,形成顱內占位病變,並常伴有周圍腦水腫,當超過代償限度時,即產生顱內壓增高,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靜脈導致靜脈回流發生障礙時,更加重顱內壓增高,如腫瘤內發生出血,壞死及囊腫形成,可加快其進程,當顱內壓增高達到臨界點時,顱內容積繼續有小量增加,顱內壓將迅速增高,如進行顱內壓監測,壓力達到6.67~13.3kPa汞柱時,則出現高原波,高原波反復出現,持續時間長,即為臨床征象,當顱內壓等於動脈壓時,腦血管麻痹,腦血流停止,血壓下降,病人不久將死亡.
腫瘤增大,局部顱內壓力最高,顱內各分腔間產生壓力梯度,造成腦移位,逐漸加重則形成腦疝,幕上大腦半球腫瘤可產生大腦鐮下疝,扣帶回移過中線,可造成楔形壞死,胼周動脈亦可受壓移位,嚴重的可發生供應區腦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腦幕切跡疝,即顳葉內側溝回通過小腦幕切跡向後顱窩移位疝出,同側動眼神經受壓麻痹,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中腦的大腦腳受壓產生對側偏癱,有時對側大腦腳壓迫於小腦幕邊緣或者骨尖,產生同側偏癱,脈絡膜後動脈及大腦後動脈亦可受壓引起缺血性壞死,最後壓迫腦幹可產生向下軸性移位,導致中腦及橋腦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呼吸深而不規則,並可出現去大腦強直,最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後顱窩腫瘤可產生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嚴重時延髓腹側壓迫於枕大孔前緣,幕上腫瘤亦可伴發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規劃,隨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脈速而弱,終致死亡.
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
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症状
癥狀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顱內壓增高和其他一般癥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和精神癥狀等,另一是腦組織受腫瘤的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局部癥狀,造成神經功能缺失.
頭痛大多由於顱內壓增高所致,腫瘤增長顱內壓逐漸增高,壓迫,牽扯顱內疼痛敏感結構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顱神經而產生頭痛,大多為跳痛,脹痛,部位多在額顳部或枕部,一側大腦半球淺在的腫瘤,頭痛可主要在患側,頭痛開始為間歇性,多發生於清晨,隨著腫瘤的發展,頭痛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嘔吐系由於延髓嘔吐中樞或迷走神經受刺激所致,可先無惡心,是噴射性,在兒童可由於顱縫分離頭痛不顯著,且因後顱窩腫瘤多見,故嘔吐較突出.
顱內壓增高可產生視乳頭水腫,且久致視神經繼發萎縮,視力下降,腫瘤壓迫視神經者產生原發性視神經萎縮,亦致視力下降,外展神經易受壓擠牽扯,常致麻痹,產生復視.
一部分腫瘤病人有癲癇癥狀,並可為早期癥狀,癲癇始於成年後者一般為癥狀性,大多為腦瘤所致,藥物不易控制或發作性質有改變者,都應考慮有腦瘤存在,腫瘤鄰近皮層者易發生癲癇,深在者則少見,局限性癲癇有定位意義.
有些腫瘤特別是位於額葉者可逐漸出現精神癥狀,如性格改變,淡漠,言語及活動減少,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事物不關心,不知整潔等.
局部癥狀則依腫瘤所在部位產生相應的癥狀,進行性加重,特別是惡性膠質瘤,生長較快,對腦組織浸潤破壞,周圍腦水腫亦顯著,局部癥狀較明顯,發展亦快,在腦室內腫瘤或位於靜區的腫瘤早期可無局部癥狀,而在腦幹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腫瘤早期即出現局部癥狀,經過相當長時間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某些發展較慢的腫瘤,由於代償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
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
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检查
(1)腦脊液檢查:作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的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者腦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細胞數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見瘤細胞,但顱內壓顯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進腦疝的危險,故一般僅在必要時才做,如需與炎癥或出血相鑒別時,壓力增高明顯者,操作應慎重,勿多放腦脊液,術後給予甘露醇滴註,註意觀察.
(2)超聲波檢查:可幫助定側及觀察有無腦積水,對嬰兒可通過前囟進行B型超聲掃描,可顯示腫瘤影像及其他病理變化.
(3)腦電圖檢查:神經膠質瘤的腦電圖改變一方面是局限於腫瘤部位腦電波的改變,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廣泛分佈的頻率和波幅的改變,這些受腫瘤大小,浸潤性,腦水腫程度和顱內壓增高等的影響,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在較良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見棘波或尖波等癲癇波形,大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表現為廣泛的δ波,有時隻能定側.
(4)放射性同位素掃描(Y射線腦圖):生長較快血運豐富的腫瘤,其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影像,中間可有由於壞死,囊腫形成的低密度區,需根據其形狀,多發性等與轉移瘤相鑒別,星形細胞瘤等較良性的神經膠質瘤則濃度較低,常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影像欠清晰,有的可為陰性發現.
(5)放射學檢查:包括頭顱平片,腦室造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頭顱平片可顯示顱內壓增高征,腫瘤鈣化及松果體鈣化移位等,腦室造影可顯示腦血管移位及腫瘤血管情況等,這些異常改變,在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腫瘤有所不同,可幫助定位,有時甚至可定性,特別是CT掃描的診斷價值最大,靜脈註射對比劑強化掃描,定位準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達90%以上,它可顯示腫瘤的部位,范圍,形狀,腦組織反應情況及腦室受壓移位情況等,但仍需結合臨床綜合考慮,以便明確診斷.
(6)核磁共振:對腦瘤的診斷較CT更為準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所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
膠質細胞瘤 神經膠質瘤 神經外胚層腫瘤 神經上皮腫瘤预防
本病無有效預防措施.
意大利米蘭神經科學Finocchiaro博士的最新研究證實,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幹細胞是治療腦神經膠質瘤的有效手段.
神經膠質瘤是一種生存期較短的腦部惡性腫瘤,對化療及放療效果差,因此人們寄希望於基因治療,即用基因修飾的病毒刺激免疫系統抵抗腫瘤,但目前為止,基因治療無法提供長期的療效,無法到達所有的腫瘤細胞.
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用神經幹細胞替代病毒,將免疫刺激因子IL-4修飾的幹細胞註入患腦瘤的小鼠,該腦瘤與人神經膠質細胞瘤相似,同時設立未經修飾的幹細胞組及對照組,註射90天後,幹細胞修飾組中7隻小鼠有6隻存活,對照組全部死亡,未經修飾的幹細胞組小鼠生存期也較對照組長,這表明幹細胞本身具有抗腦瘤的作用,而攜帶IL-4的幹細胞有更強的抗腫瘤作用,比基因修飾的病毒更有效,因為幹細胞不被機體排斥,可以象腫瘤細胞一樣遍及中樞神經系統.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大規模培養幹細胞的技術尚待提高,另外,還需明確哪種類型的幹細胞及免疫增強劑對治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