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R57.101 治疗
治療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治療,在程序上,首先要保證氣道通暢和止血有效.氣道通暢是通氣和給氧的基本條件,應予以切實保證.對有嚴重休克和循環衰竭的患者,還應該進行氣管插管,並給予機械通氣.止血是制止休克發生和發展的重要措施.壓迫止血是可行的有效應急措施;止血帶應用也十分有效.應該盡快地建立起兩根靜脈輸液通道.
隨輸液通道的建立,立即給予大量快速補液.對嚴重休克,應該迅速輸入1~2L的等滲平衡鹽溶液,隨後最好補充經交叉配合的血液.為瞭救命,可以輸同型的或O型的紅細胞.特別是在應用平衡鹽溶液後,在恢復容量中,尚不能滿足復蘇的要求時,應輸用紅細胞,使血紅蛋白達到10g/dl以上.但對出血不止的情況,按上述方法補液輸血是欠妥的,因為大力進行液體復蘇,會沖掉血栓,增加失血,降低存活率.為此,特別在醫院前急救中,使用高張鹽溶液達到快速擴容的作法尚有爭議.
在沒有通過中心靜脈插管或肺動脈插管進行檢測的情況下,就要憑以下臨床指標來掌握治療,即尿量需達到0.5~1.0ml/(kg.h),正常心率,正常血壓,毛細血管充盈良好,知覺正常.
值得提示的是,在針對大量失血進行復蘇之後,即在為補償失血而給予輸血之外,還應該再補給一定量的晶體液和膠體液,以便適應體液分離之需.若不理解這一需要,而僅僅采取限制補液和利尿的處理方法,其後果將會加重休克,導致代謝性酸中毒,誘發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造成死亡.大約1d後,體液從分離相轉入到利尿相,通過排出血管外蓄積的體液,即增加利尿,使多餘體液被動員出來,進而使體液間隙逐漸恢復到傷前的正常水平.
失血性休克 R57.101 饮食
患者應註意休息;溶血發作期不宜吃酸性食物,如豬肉、牛肉、雞肉、蛋黃、鯉魚、鰻魚、牡蠣、幹魷魚、蝦、白米、花生、啤酒等,宜吃堿性食物,如豆腐、海帶、奶類及各種蔬菜、水果等;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應註意皮膚、黏膜的清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預防肛周感染;恢復期患者可適當活動,但不可過度疲勞.
失血性休克 R57.101 并发症
與創傷性休克相同,失血性休克易並發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嚴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對休克患者需及時進行搶救.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一個綜合征,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在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細血管,小動脈,小靜脈內廣泛纖維蛋白沉積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廣泛的微血栓,導致循環功能和其他內臟功能障礙,消耗性凝血病,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產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臨床表現.過去曾稱為低纖維蛋白原血癥(defibrination),消耗性凝血病(comsumptivecoagulopathy),最近有人認為以消耗性血栓出血性疾病(comsumptivethrombohemorrhagicdisordors)為妥,但最常用的仍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急性型DIC,起病急驟,發展迅速.常見的臨床癥狀有以下幾點:
1、出血:輕者可僅有少數皮膚出血點,重癥者可見廣泛的皮膚,粘膜瘀斑或血腫,典型的為皮膚大片瘀斑,內臟出血,創傷部位滲血不止.
2、血栓有關表現:
(1)皮膚血栓栓塞:最多見,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膚發紺,皮膚斑塊狀出血性壞死,幹性壞死等.
(2)腎血栓形成:少尿,無尿,氮質血癥等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最常見.
(3)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難,紫紺,咯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肺功能衰竭.
(4)胃腸道血栓形成:胃腸道出血,惡心,嘔吐與腹痛.
(5)腦血栓形成:煩燥,嗜睡,意識障礙,昏迷,驚厥,顱神經麻痹及肢體癱瘓.
3、休克:肢端發冷,青紫,少尿和血壓下降,以血管內皮損傷引起的DIC較為多見.
4、溶血:因微血管病變,紅細胞通過時遭受機械性損傷,變形破裂而發生溶血,臨床上可有黃疽,貧血,血紅蛋白.
5、原發病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