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百科
創傷性關節炎又稱外傷性關節炎,損傷性骨關節炎,它是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
1.暴力外傷如墜壓,撞擊等造成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2.承重失衡如關節先天,後天畸形(如膝內,外翻,踝關節傾斜,腫瘤等)和骨幹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使關節負重力線不正,長期承壓處的關節面遭受過度磨損與破壞.
3.活動,負重過度如某些職業要求肌體的某些關節活動頻繁或經常采取某種特定姿勢,或重度肥胖,或截肢後單側肢體承重等,均可造成積累性損傷,導致相應關節的關節面的過度磨損和破壞.
(二)發病機制
1.西醫發病機制本病是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承重失衡,活動,負重過度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本病屬骨關節疾病,可發生於多個關節,呈慢性病變過程,其病理主要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及其繼發的軟骨增生和骨化,引起關節間隙進行性變窄,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軟骨下骨質可有囊性變.
2.中醫病因病機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腎氣不足,風寒濕邪侵入骨骼,或跌仆閃挫,傷損骨骼,以致氣血淤滯,運行失暢,久而形成骨痹.
(1)損骨血凝:由外傷或勞損導致筋骨損傷,骨節交會之處為關節,大筋聯絡關節,小筋附於骨外,所以跌打損傷,輕者傷筋,重者則傷筋損骨,血瘀腫脹,壅閉不通,故疼痛而發病.
(2)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肝腎同源,肝陰和腎陰相互為用,因此,筋脈和同,骨髓堅固,骨正筋柔,若肝血腎精漸虧,氣血不足或患者傷及肝腎,致使筋骨失養而發病.
(3)外邪客犯:起居不慎,冒風受寒,坐臥冷濕之地,或涉風冒雨,或身勞汗出,衣著濕冷等皆可導致風寒濕客犯,風寒濕客犯經絡,經脈痹阻,氣血不通,筋骨失養而發病,誠如《濟生方》雲:“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症状
創傷性關節炎的癥狀:
骨刺形成骨硬化關節積液關節酸痛關節疼痛過勞
1.創傷史關節內骨折,屬關節囊內骨折,涉及關節最多見的是肘關節,包括瞭肱骨內,外髁或髁間骨折,其次為踝關節,包括踝和距骨骨折,再次為膝關節,包括股骨髁,脛骨髁和髕骨骨折等,造成關節軟骨的損傷,是發生創傷性關節炎最常見原因之一.
2.負重過度由於肥胖或骨折畸形愈合,發生膝內,外翻畸形,則負重線內移或外移,而使關節面有效負重面積減少,關節單位面積內的骨小梁壓力增高,可發生骨小梁微小骨折,而發生骨質塌陷,同時也出現軟骨下骨硬化現象,晚期則膝內側關節間隙消失,骨硬化區擴大,外側關節間隙增寬,最後內側平臺骨質吸收,導致外側副韌帶松弛及膝關節半脫位.
3.先天性畸形屬繼發性骨關節炎,是指有某些病變存在,如髖關節先天性脫位,髖臼先天發育不良,扁平髖等原因所致.
4.癥狀本病可發於任何年齡組,但以青壯年多見,多發於創傷後,承重失衡及活動負重過度的關節.
(1)早期臨床表現:受累關節疼痛和僵硬,開始活動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癥狀緩解,疼痛與活動有明顯關系.
(2)晚期臨床表現:關節反復腫脹,疼痛持續並逐漸加重,可出現活動受限,關節積液,畸形和關節內遊離體,關節活動時出現粗糙摩擦音.
5.體征
(1)步態:不同的病情可有其特殊的病理步態,創傷性關節炎為抗痛性步態,即行走時,當患側足著地後,因負重疼痛而迅速更換健側足起步,以減少負重,故患肢邁步小,健肢邁步大.
(2)畸形:因負重力的改變可出現下肢畸形,如膝關節內,外翻,正常膝關節有一定的內翻和外翻范圍,生理外翻角度,正常男性約10°,女性10°~15°標準站立位兩膝相靠,兩膝間距不大於5cm,若膝外翻角大於15°,內翻兩膝間距大於5cm稱為膝內,外翻畸形,本病臨床以內翻畸形多見.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检查
創傷性關節炎檢查項目:
蛋白電泳類風濕因子體位白細胞計數(WBC)血液檢查CT檢查
創傷性關節炎沒有特異性的化驗檢查,白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血清蛋白電泳均屬正常,除全身性原發骨關節炎及附加有創傷性滑膜炎外,大多數病例血沉正常.
1.X射線檢查本病是骨折或關節急性損傷過後,在較長時間內逐漸形成的,當受傷關節形成退行性變化時,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骨端硬化,關節邊緣部骨贅形成,關節內可能有遊離體,還可因骨端生長發育障礙,或骨,關節損傷後而遺留肢體畸形,有時合並關節周圍軟組織內鈣化或骨化,該檢查方法簡便易行.
2.CT容易得到橫斷掃描圖像,還可重建矢狀或冠狀圖像,故可得到三維信息,CT的密度分辨力明顯優於X射線平片,更有利於明確關節及軟組織病變的大小,范圍和密度變化,以及骨病向毗鄰組織的侵襲,某些類型骨折以及軟骨損傷性病變都是CT檢查的適應證.
3.MRI可作任何層面成像,密度分辨力高,可較準確地區分同一解剖部位各種組織,臟器的輪廓和它們之間的界限,以及MRI所特有的流空效應均為其優點;有利於觀察軟組織及軟骨病變的范圍及內部結構,MRI對軟組織層次的分辨力雖優於CT,但它對水腫及鈣化的識別則不及CT.
4.ECT一次掃描可得到全身骨骼的閃爍圖,適用於做全身性篩選檢查,ECT的敏感性高,故可早期發現病變,有利於定位及定量檢查.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 損傷性骨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炎预防
預防:
1.早期診斷創傷性骨關節炎的診斷一般不難,但還應與繼發性骨性關節炎鑒別.
2.早期治療
(1)調整和改變生活方式:這是骨關節炎二級預防最重要的措施,它的目的是減輕受患關節的負荷,減輕或避免受患關節的進一步勞損,這對膝,髖骨關節炎患者尤為重要,當發現有“無癥狀性骨關節炎"(僅有放射學檢查所見的關節結構改變)或輕度的“癥狀性骨關節炎"後,即應指導和要求患者改變原來不適當的生活方式,以膝骨關節炎為例,要求患者:
減少每天運動總量:指步行,下肢運動,跑步等,使膝,髖關節有較充分的休息,同時避免關節及全身有疲勞感覺.
避免或減少屈膝:如上下樓梯活動,尤其屈膝深蹲會增加膝關節內壓力和增加膝關節負擔,刺激有病變組織引起劇烈疼痛,更應避免.
必要時調整工種:如果職業性勞動與上述兩項(運動總量較大,常作屈膝,蹲坐,上下樓梯活動)有關,應調整工種,改作對上述兩項要求不高的工作.
合理飲食:目的是減肥,減重(對肥胖患者而言).
(2)醫療體操:目的為維持或改善關節運動范圍,增加肌力,從而間接地減輕關節負荷,改善患者運動能力,近年來的研究證明瞭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適當的醫療體操能改善膝關節功能,且有助於減輕疼痛,其效果比單做電療好,醫療體操內容包括:
關節體操:保持或增加關節運動度,預防關節攣縮,這種體操要按關節本身的運動軸作充分的主動運動(以不引起疼痛為度),例如膝關節要作主動的充分的屈伸運動.
等長練習:令有關肌肉作等長收縮(靜止緊張用力,不引起關節運動),這是增強肌肉力量,預防失用性肌萎縮的有效辦法,如膝骨關節炎時要作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以增強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每次持續5s,放松後再做,可重復30~40次.
伸展運動:伸展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肌腱,預防攣縮,並可改善肌肉的協同動作,對下肢骨關節炎患者可改善步態.
耐力運動:一般踏固定自行車,在膝關節不負重下進行適當的耐力運動,每次時間一般不超過8~10min,也可以作遊泳,平地上步行等練習,但不宜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或斜坡上步行.
註意:在骨關節炎有急性發作表現或有劇痛時,暫停醫療體操,或僅作少量等長收縮的肌肉練習.
(3)關節保護:采取一系列簡化的,不費力的,減輕受患關節負荷的動作來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使受患關節不致受到勞損.
(4)抗氧化劑的營養素攝入:有人觀察到軟骨細胞可能隨年齡變化而產生反應性的氧類化學成分(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而ROS會促進退行性損害過程,使用微營養素抗氧化劑能防禦這種損害過程,在Framingham的膝骨關節炎研究中(1996),發現維生素C,E,β胡蘿卜素有助於減少該病病變(放射學檢查所見)發展的危險性,維生素C,E還對預防疼痛有幫助,此外,又觀察到維生素C除瞭發揮其抗氧化劑的作用外,還有助於軟骨中硫酸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從而抑制軟骨破壞的生物學過程;維生素E又有減輕滑膜炎癥的作用,均有利於改變骨關節炎過程,因此,維生素C,E可作為骨關節炎二級預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