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
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百科
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又稱Wilson病,本病於1911年首先由Wilson報道,此為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青少年多見,是先天性銅代謝障礙性疾病.臨床上以肝損害、錐體外系癥狀與角膜色素環等為主要表現.
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
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病因
本病銅代謝障礙的具體表現有:血清總銅量和銅藍蛋白減少而疏松結合部分的銅量增多,肝臟排泄銅到膽汁的量減少,尿銅排泄量增加,許多器官和組織中有過量的銅沉積尤以肝、腦、角膜、腎等處為明顯.過度沉積的銅可損害這些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而致病.
機制銅作為輔基參與多種重要生物酶的合成.正常人從腸道吸收入血的銅大部分先與白蛋白疏松結合,然後進入肝細胞.在肝細胞中,銅經P型銅轉運ATP酶轉運到Golgi體,再與α2球蛋白牢固結合成銅藍蛋白,然後分泌到血液中.循環中的銅90%-95%結合在銅藍蛋白上.70%的銅藍蛋白存在於血漿中,其餘部分存在組織中.多餘的銅主要以銅藍蛋白的形式從膽汁排出體外.此病患者由於P型銅轉運ATP酶缺陷,造成肝細胞不能將銅轉運到Golgi體合成銅藍蛋白,過量銅在肝細胞聚集造成肝細胞壞死,其所含的銅進入血液,然後沉積在腦、腎、角膜等肝外組織而致病.
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
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症状
本病大多在10~25歲間出現癥狀,男稍多於女,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一般病起緩漸,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癥狀為:
一、神經系統癥狀:常以細微的震顫、輕微的言語不清或動作緩慢為其首發癥狀,以後逐漸加重並相繼出現新的癥狀.典型者以錐體外系癥狀為主,表現為四肢肌張力強直性增高,運動緩慢,面具樣臉,語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和吞咽常有困難.不自主動作以震顫最多見,常在活動時明顯,嚴重者除肢體外頭部及軀幹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轉痙攣、舞蹈樣動作和手足徐動癥等.精神癥狀以情感不穩和智能障礙較多見,嚴重者面無表情,口常張開、智力衰退.少數可有腱反射亢進和錐體束征,有的可出現癲癇樣發作.
二、肝臟癥狀:兒童期患者常以肝病為首發癥狀,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肝臟腫大,質較硬而有觸痛,肝臟損害逐漸加重可出現肝硬化癥狀,脾臟腫大,脾功亢進,腹水,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及肝昏迷等.
三、角膜色素環:角膜邊緣可見寬約2~3mm左右的棕黃或綠褐色色素環,用裂隙燈檢查可見細微的色素顆粒沉積,為本病重要體征,一般於7歲後可見.
四、腎臟損害:因腎小管尤其是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可出現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及腎性佝僂病等.
五、溶血.可與其它癥狀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由於銅向血液內釋放過多損傷紅細胞而發生溶血.
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
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检查
1.血銅檢查.血清銅總量降低.
2.尿液檢查.尿銅排出量增高.青黴胺負荷試驗有助於診斷,尤適於癥狀前期及早期病人的檢出.
3.肝功能異常,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減少.
4.顱腦CT檢查,雙側豆狀核區可見異常低密度影,尾狀核頭部、小腦齒狀核部位及腦幹內也可有密度減低區,大腦皮層和小腦可示萎縮性改變.
5.腦電圖異常.
6.組織微量銅測定.
一、血清銅藍蛋白可用酶法或免疫化學法檢查,正常值1.3~2.6μmol/L(20~40mg/dL).在僅有肝臟損傷表現的患者中,85%低於1.3μmol/L,但銅藍蛋白降低本身不是Wilson病的一診斷指標.雜合子血清銅藍蛋白水平低下,25%患慢性活動性肝炎者血清銅藍蛋白低下,15%Wilson病伴嚴重慢性活動性肝病者血清銅藍蛋白正常.
二、非銅藍蛋白血清銅正常人與白蛋白和氨基酸結合的銅為15~20μg/L,未經治療的Wilson病患者血清該類銅含量可達500μg/L,但其他肝、膽病變也可升高,因而診斷價值不大.
三、尿銅正常人<40μg/24h,Ⅰ期後或有臨床表現的Wilson病可達100μg/24h以上;Ⅱ期患者偶有增至>1000μg/24h者.但是,其他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膽汁淤積包括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也可升高,因而診斷價值不大,但可用作隨診D-青黴胺治療效果的一指標.
四、肝銅正常含量為15~55μg/g幹重,未經治療的Wilson病達250~3000μg/g幹重,<250μg/g幹重者可除外Wilson病.但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肝外膽管阻塞、膽管閉鎖、肝內膽汁淤積或其他膽道疾病均可致肝銅增高,因而肝銅增高本身對Wilson病診斷價值不大.
五、放射性核素銅滲入試驗在診斷困難的情況下,如Wilson病銅藍蛋白正常,雜合子有基因缺陷,其他疾病伴隨因而有K-F環,肝、尿銅都增加,而又不充許肝穿刺活檢時,可用此試驗.口服“Cu2mg,於1、2、4、24、48h,測血清核素活力,正常人口服後1~2h出現高數,以後下降,隨後用64Cu參與銅藍蛋白合成而釋放至血液,在48h內緩慢上升,Wilson病時,起始1~2h出現高峰,但下降後,64Cu很少或根本不能參與銅藍蛋白合成,因而血清放射活性不再加升.
肝豆狀核變性 威爾遜變性 Wilson病预防
1、防治本病應及早確診,及時糾正患者銅代謝的正平衡狀況,註意減少食物含銅量(<1mg/d),限制含銅多的飲食,如堅果類,巧克力,豌豆,蠶豆,玉米,香菇,貝殼和螺類,蜜糖,動物肝和血等,高氨基酸,高蛋白飲食能促進尿銅排泄.
2、對WD患者的傢族成員測定血清銅藍蛋白,血清銅,尿銅及體外培養皮膚成纖維細胞的含銅量有助於發現WD癥狀前純合子及雜合子,發現癥狀前純合子可以及早治療,雜合子應禁忌與雜合子結婚以免其子代發生純合子,產前檢查如發現為純合子,應終止妊娠,以杜絕患者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