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 消化道潰瘍治疗
一、中醫
消化性潰瘍的一、中醫治療方法:
1、健脾
即通過補益脾氣,以恢復其運動功能的治法.包括補氣健脾法,補氣升陷法.前者見於脾氣虛弱,癥見食欲不振,腸鳴便溏,短氣懶言.代表方為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後者用於脾虛中氣下陷,癥見脫肛、泄瀉、氣虛便秘、氣虛發熱、久痢等.以補中益氣湯、升陷湯為代表方.
2、溫脾
即通過溫補脾胃之陽,以消除中焦虛寒的治法.包括溫運脾陽法,溫胃祛寒法.前者見於中焦虛寒之嘔吐、泄瀉、腹痛喜按.代表方為大建中湯、小建中湯、溫脾湯.後者見於素體陽虛胃寒,癥見胃痛喜熱,或寒邪客胃、發病較急、胃脘脹痛、嘔吐.代表方為良附丸、吳茱萸湯.
3、養胃
即通過養脾胃之陰,以恢復脾胃受納、運化功能的治法.包括滋養脾陰和胃陰.前者用於脾陰不足、運化失常之長期低熱、口幹舌燥、氣短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不暢.以參苓白術散為代表方.後者用於胃陰不足、胃液枯槁之胃脘灼痛、口燥咽幹、煩渴思飲、腸燥便幹.以益胃湯、甘露飲為代表方.
4、和胃
即用消導食積的方藥,消除氣滯食積,以調和胃氣的治法.用於飲食積滯停聚中焦而生濕蘊熱,癥見脘腹痞滿、噯腐噫氣、大便不暢.以保和丸、枳實導滯丸為代表方.
5、其他
5、降胃
即用順氣降逆的方藥,以糾正胃氣上逆的治法.包括溫胃降逆法和清胃降逆法.前者用於因寒所致之嘔吐、呃逆,以大半夏湯、旋復代赭湯為代表方.後者用於熱證所致之嘔吐、呃逆,以橘皮竹茹湯、黃連蘇葉湯為代表.
六、疏肝
即通過解鬱、理氣使肝氣條達,氣機通暢的治法.主要用於肝氣不舒,橫逆犯胃,致胃脘兩脅攻撐作痛、噯氣頻作、大便不暢者,以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為代表方.
七、柔肝
即通過滋養肝血、肝陰使升動無制的肝氣、肝陽得到牽制的治法.主要用於肝胃陰虛、肝血虧虛所致的眩暈、目赤、目澀而幹,兩脅胃脘隱痛,脈弦而細等癥,代表方為一貫煎等.
八、行氣
即通過理氣、行氣,使氣機條達的治法.主要用於氣機不暢、氣滯不行,致胃脘痞滿、飯後尤甚、腹脹納呆、大便不暢者,以四磨飲、天臺烏藥散為代表方.
九、活血
即通過行血、活血、祛瘀使氣血通暢的治法.主要用於血行不暢、脈絡瘀阻所致諸瘀.以膈下逐瘀湯、失笑散、丹參飲為代表方.
6、斂酸
即通過用一些金石、動物類藥以收斂胃酸的治法.主要適用於反酸、呃逆等癥,以烏貝散為代表方.
辨證分型治療:
肝胃不和證,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加減:柴胡9g、積實6g、小白芍12g、陳皮9g、制半夏9g、元胡9g、烏賊骨18g、生甘草5g.
脾胃濕熱證,治以清熱化濕,方用小陷胸湯加減:黃蓮6g(或黃芩9g)薑半夏9g、土茯苓15g、白術9g、陳皮9g、木香9g、佩蘭9g、桃仁4g.
氣滯血瘀證治以祛瘀止痛,方用失笑散加減:蒲黃9g、赤芍9g、元胡9g、川楝子9g、烏賊骨15g、側柏葉12g、三七3g(分二次沖服)、阿膠9g、灶心土30g、生甘草6g.
脾胃虛寒證治以溫胃健脾,方用黃芪建中湯加減:炙黃芪15g、桂枝9g、白芍12g、幹薑9g、炙甘草9g、大棗四個、元胡9g、金鈴子9g、吳茱萸9g、白術12g、茯苓15g.
中醫治則歸納起來有如下方法:
(1)健脾法:包括健脾益氣和溫中健脾,常用方為四君子湯、理中湯、黃芪建中湯等.
(2)疏肝和胃法常用方為四逆散、逍遙散等.
(3)清肝泄熱法:常用方為左金丸、半夏瀉心湯等.
(4)活血化瘀法:常用方為血府逐瘀湯、隔下逐瘀湯.
(5)滋養胃陰法:常用方為養胃湯、六味地黃湯.
(6)收斂制酸法:常用方為烏貝散、錫類散及其改進方785,常用的單味藥有甘草、川貝、白芨、三七、大黃等.
1、單味珍珠層粉,每日6g,分四次口服,6周為一療程.
2、錫類散600g,於早晚空腹時各服一次,一月為一療程.
3、潰瘍湯、潰瘍散等都可辯證應用.
針灸一般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肝胃不和證,取足厥陰,陽明經穴為主,毫針刺,用瀉法.取穴:中脘
消化性潰瘍 消化道潰瘍饮食
飲食治療對消化性潰瘍病人是非常重要的,是重要的協助治療手段之一.
藥膳方劑:
[方一]開水沖雞蛋
做法:雞蛋1個,打入碗中,用筷子攪勻,用滾燙的開水沖熟後即可食用,每日1劑.
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開水沖雞蛋質地柔軟,容易被胃消化吸收,可大大減輕胃的負擔,有利於潰瘍病灶愈合.雞蛋黃中含有卵磷脂,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薄的疏水層,對胃粘膜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和抵抗有害因子入侵的防禦作用.
消化性潰瘍 消化道潰瘍并发症
一、並發病癥
一、大量出血是本病最常見並發癥,其發生率約占本病患者的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並發於十二指腸潰瘍者多見於胃潰瘍,而並發於球後潰瘍者更為多見.並發出血者,其消化性潰瘍病史大多在一年以內,但一次出血後,就易發生第二次或更多次出血.尚有10%~15%的患者可以大量出血為消化性潰瘍的首見癥狀.
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如十二指腸後壁潰瘍,常可潰穿其毗鄰的胰十二指腸動脈而致異常迅猛的大量出血;而其前壁因無粗大的動脈與之毗鄰,故較少發生大量出血.潰瘍基底部肉芽組織的滲血或潰瘍周圍粘膜糜爛性出血,一般隻致小量而暫時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速度快而量多者,則表現為嘔血及黑糞;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而持久,則可表現為逐漸出現的低色素性小紅細胞性貧血和糞便潛血陽性.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黑糞比嘔血多見,而胃潰瘍出血,兩者發生機會相仿.短時間內的大量出血,可因血容量的銳減而致頭昏、眼花、無力、口渴、心悸、心動過速、血壓下降、昏厥,甚至休克.消化性潰瘍並發出血前,常因潰瘍局部的充血突然加劇而致上腹疼痛加重.出血後則可因充血減輕,以及堿性血對胃酸的中和與稀釋作用,腹痛隨之緩解.
根據消化性潰瘍病史和出血的臨床表現,診斷一般不難確立.對臨床表現不典型而診斷困難者,應爭取在出血後24~48小時內進行急診內鏡檢查,其確診率可達90%以上,從而使患者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二、穿孔潰瘍穿透漿膜層而達遊離腹腔即可致急性穿孔;如潰瘍穿透與鄰近器官、組織粘連,則稱為穿透性潰瘍或潰瘍慢性穿孔.後壁穿孔或穿孔較小而隻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時,稱亞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時,由於十二指腸或胃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臨床上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腹痛常起始於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續而較快蔓延至臍周,以至全腹.因胃腸漏出物刺激膈肌,故疼痛可放射至一側肩部(大多為右側).如漏出內容物沿腸系膜根部流入右下盆腔時,可致右下腹疼痛而酷似急性闌尾炎穿孔.腹痛可因翻身、咳嗽等動作而加劇,故病人常臥床,兩腿卷曲而不願移動.腹痛時常伴惡心和嘔吐.病人多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心動過速.如穿孔發生於飽餐後,胃內容物漏出較多,則致腹肌高度強直,並有滿腹壓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較少,則腹肌強直、壓痛及反跳痛可局限於中上腹附近.腸鳴音減低或消失.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表示有氣腹存在.如胃腸內容物流達盆腔,直腸指診可探到右側直腸陷凹觸痛.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腹部X線透視多可發現膈下有遊離氣體,從而可證實胃腸穿孔的存在;但無隔下遊離氣體並不能排出穿孔存在.嚴重的穿孔病例或潰瘍穿透累及胰腺時,血清淀粉酶亦可增高,但一般不超過正常值的5倍.
亞急性或慢性穿孔所致的癥狀不如急性穿孔劇烈,可隻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腸粘連或腸梗阻征象,並於短期內即可見好轉.
三、幽門梗阻大多由十二指腸潰瘍引起,但也可發生於幽門前及幽門管潰瘍.其發生原因通常是由於潰瘍活動期,潰瘍周圍組織的炎性充血、水腫或反射性地引起幽門痙攣.此類幽門梗阻屬暫時性,可隨潰瘍好轉而消失;內科治療有效,故稱之功能性或內科性幽門梗阻.反之,由潰瘍愈合,瘢痕形成和瘢痕組織收縮或與周圍組織粘連而阻塞幽門通道所致者,則屬持久性,非經外科手術而不能自動緩解,稱之器質性和外科性幽門梗阻.由於胃瀦留,病人可感上腹飽脹不適,並常伴食欲減退、噯氣、反酸等消化道癥狀,尤以飯後為甚.嘔吐是幽門梗阻的主要癥狀,多於餐後30~60分鐘後發生.嘔吐次數不多,約每隔1~2天一次.一次嘔吐量可超過1L,內含發酵宿食.病人可因長期、多次嘔吐和進食減少而致體重明顯減輕.但不一定有腹痛,如有腹痛則較多發生於清晨,且無節律性.因多次反復大量嘔吐,H+和K+大量丟失,可致代謝性堿中毒,並出現呼吸短促、四肢無力、煩躁不安,甚至發生手足搐搦癥.空腹時上腹部飽脹和逆蠕動的胃型以及上腹部震水音,是幽門梗阻的特征性體征.
四、癌變胃潰瘍癌變至今仍是個爭論的問題.一般估計,胃潰瘍癌變的發生率不過2%~3%,但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並不引起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