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
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百科
人格障礙又稱為病態人格或異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發展,形成瞭一種特有的、明顯的、偏離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多數人認可的認知行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離對環境適應不良,明顯幹擾瞭其社會和職業功能,導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和難以適應社會生活.不但給別人帶來傷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病態人格原是廣義的概念,泛指所有類型的人格不正常,後來一些學者發現病態人格的最初定義,符合現今稱謂的反社會人格,從而又出現瞭病態人格的狹義的概念,專指反社會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礙(personalitydisorders)代替廣義的病態人格.
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
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病因
遺傳因素(25%)
意大利犯罪心理學傢Rombroso曾對眾多罪犯的傢庭進行大樣本的調查,發現許多罪犯的親族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犯罪的比率遠遠高於其他人群,亦有學者發現人格障礙的親族中,患人格障礙的比率顯著高於正常人群,因此,人格障礙的遺傳因素不能忽略,也有報告人格障礙者腦電圖異常者比率高於正常人群,從而提示生物學因素對人格障礙有一定的影響.
心理因素(21%)
幼兒心理發展過程受到精神創傷,對人格的發育有著重大的影響,是未來形成人格障礙的主要因素,一個孩子若有迅速消除恐懼反應的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就要具備迅速,強大和良好的習得性抑制能力;反之,若自主神經系統反應遲緩,則習得性抑制能力就緩慢和軟弱,人格障礙和犯罪者的自主神經功能是異常的,有人提出自主神經反應性低下,皮膚電恢復的緩慢,可作為罪犯和人格障礙的一種易病素質特征.
環境因素(15%)
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不合理現象,拜金主義等都會影響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觀,產生對抗,憤怒,壓抑,自暴自棄等不良心理而發展至人格障礙.
目前一般認為人格障礙與精神疾病間的關系為:人格特征可成為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或誘因;某些人格特征是精神疾病的潛隱或殘留表現;人格障礙和臨床綜合征可有共同的素質與環境背景,兩者可共存,但不一定有病因聯系.
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
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症状
人格障礙的癥狀:
猜疑表情淡漠表演型人格障礙沖動型人格障礙多疑分裂型人格障礙更年期抑鬱攻擊行為幻覺緊張
1.共同臨床特征人格障礙的特征,國內資料將其歸納為:
(1)早年開始,一般在青春期開始,男性可以更早表現.
(2)嚴重的人格缺陷,人格嚴重偏離正常,不協調,且性格的某些特征過分發展.
(3)人格偏離的牢固性一旦形成後不改變,矯正困難,預後不良,但到40~50歲以後可漸趨緩解.
(4)對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從過去生活經驗中吸取教訓.
(5)行為的目的和動機不明確,行為大多受情感沖動,偶然動機所驅使,缺乏目的性,計劃性和完整性.
(6)適應不良,自己感到痛苦又貽害於周圍.
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
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检查
人格障礙檢查項目:
顱腦CT檢查顱腦MRI檢查
本疾病的檢查主要是實驗室影像檢查排除器官功能性病變,如腦額葉的疾病(如腦外傷,腦炎等).腦器質性疾病患者大多有腦功能(包括智能)障礙和神經系統體征,結合腦電圖,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輔助檢查.
人格障礙 病態人格 異常人格预防
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長期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節制註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做到茶飯有規律,生存起居有常、不過度勞累、心境開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