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石上疽
鼻咽癌 石上疽百科
鼻咽癌為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見於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等省,男性發病率為女性的2~3倍,我國病例報道年齡分佈在3~90歲,但30~50歲是高發年齡區.
鼻咽癌 石上疽
鼻咽癌 石上疽病因
一、發病原因鼻咽癌的病因不明,推測遺傳因素和生活的傳統習慣因素在鼻咽癌發生上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遺傳因素:根據細胞染色體及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等的研究,鼻咽癌的明顯民族聚集現象,推想鼻咽癌可能是一種多基因遺傳因素有關的疾病.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也是誘發鼻咽癌的一種原因.飲食過多的咸魚、臘味和醃制含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食品,這些食物有誘發鼻咽癌的作用.飲水中鎳、鉛含量高,而鋅、銅和鎘含量相對低.大米中鎳含量高,而鉬、鉻、鉛和鎘含量低,這些微量元素的改變也可能與鼻咽癌的發生有關.在廣東,調查發現鼻咽癌高發區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鎳含量較低發區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頭發中,鎳含量亦高.動物實驗表明,鎳能促進亞硝胺誘發鼻咽癌.
EB病毒:從鼻咽癌的組織中分離出帶EB病毒的類淋巴母細胞株,找到瞭EB病毒顆粒.鼻咽癌體內存在EB病毒高滴度的抗體,病情嚴重者滴度高,隨著病情恢復,抗體滴度下降,說明EB病毒與鼻咽癌關系密切.
二、發病機制致瘤因素引起鼻咽腔黏膜細胞的無限增殖、惡性變,並發生遠處轉移.
鼻咽癌 石上疽
鼻咽癌 石上疽症状
臨床表現
(一)回吸性涕血早期可有出血癥狀,表現為吸鼻後痰中帶血或擤鼻時涕中帶血,早期痰中或涕中僅有少量血絲,時有時無,晚期出血較多,可有鼻血.
(二)耳鳴,聽力減退,耳內閉塞感鼻咽癌發生在鼻咽側壁,側窩或咽鼓管開口上唇時,腫瘤壓迫咽鼓管可發生單側性耳鳴或聽力下降,還可發生卡他性中耳炎,單側性耳鳴或聽力減退,耳內閉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癥狀之一.
(三)頭痛為常見癥狀,占68.6%,可為首發癥狀或唯一癥狀,早期頭痛部位不固定,間歇性,晚期則為持續性偏頭痛,部位固定,究其原因,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經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對三叉神經第一支末梢神經的刺激所致,晚期病人常是腫瘤破壞顱底,在顱內蔓延累及顱神經所引起.
(四)復視由於腫瘤侵犯外展神經,常引起向外視物呈雙影,滑車神經受侵,常引起向內斜視,復視,復視占6.2%~19%,常與三叉神經同時受損.
(五)面麻指面部皮膚麻木感,臨床檢查為痛覺和觸覺減退或消失,腫瘤侵入海綿竇常引起三叉神經第1支或第2支受損;腫瘤侵入卵圓孔,莖突前區,三叉神經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顳部,面頰部,下唇和頦部皮膚麻木或感覺異常,面部皮膚麻木占10%~27.9%.
(六)鼻塞腫瘤堵塞後鼻孔可出現鼻塞,腫瘤較小時,鼻塞較輕,隨著腫瘤長大,鼻塞加重,多為單側性鼻塞,若腫瘤堵塞雙側後鼻孔可出現雙側性鼻塞.
(七)頸部淋巴結轉移癥狀鼻咽癌容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約為60.3%~86.1%,其中半數為雙側性轉移,頸部淋巴結轉移常為鼻咽癌的首發癥狀(23.9%~75%),有少數病人鼻咽部檢查不能發現原發病灶,而頸部淋巴結轉移是唯一的臨床表現,這可能與鼻咽癌原發灶很小,並向粘膜下層組織內擴展有關.
(八)舌肌萎縮和伸舌偏斜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結轉移至莖突後區或舌下神經管,使舌下神經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側,伴有病側舌肌萎縮.
(九)眼險下垂,眼球固定與動眼神經損害有關,視力減退或消失與視神經損害或眶錐侵犯有關.
(十)遠處轉移鼻咽癌的遠處轉移率約在4.8%~27%之間,遠處轉移是鼻咽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時轉移多見.
(十一)伴發皮肌炎皮肌炎也可與鼻咽癌伴發,故對皮肌炎病人無論有無鼻咽癌的癥狀,均應仔細檢查鼻咽部.
(十二)停經作為鼻咽癌首發癥狀甚罕見,與鼻咽癌侵入蝶竇和腦垂體有關.
鼻咽腔深在,隱蔽,該部位惡性腫瘤局部癥狀不顯著,多因蔓延鄰近結構或淋巴道轉移後才引起註意,因眶區痛,眼外肌麻痹和眼球突出首先就診於眼科者並不少見.
晚期鼻咽癌常在視交叉附近侵犯視神經,引起視力下降,鼻或顳側偏盲,可致單眼或雙眼失明,眼底檢查發現視神經萎縮,展神經行程長,又位於鼻咽癌易侵犯的區域,故經常和較早受侵犯,引起復視,眼球不能外轉,呈內斜視,滑車神經受影響,眼球外下方轉動受限而引起下視困難,動眼神經受壓,導致眼球運動障礙,上瞼下垂,三叉神經眼支受累,呈現上下瞼皮膚麻木感和角膜反射遲鈍或消失,眼眶組織受侵襲產生眼球突出,鼻咽癌由以下途徑進入眼眶:
1.經顱內入眶在大多數患者中,癌組織經破裂孔侵入海綿竇,再經眶上裂到達眼眶.
2.經顱外擴散到眼癌組織又分3種不同途徑進入眼眶:
(1)癌組織經翼管進入翼腭窩,再侵入眶尖和眶內.
(2)鼻咽頂後壁的鼻咽癌向前侵犯鼻腔,後蝶腭孔進入翼腭窩,再從眶尖或眶上裂侵犯眼眶.
(3)鼻咽癌向前侵犯鼻後部時,可能穿破篩竇外側壁進入眶內.
其他的臨床表現有血性鼻涕或鼻出血,是由於不規則癌組織表面潰爛所致,腫瘤浸潤咽隱窩和咽鼓管圓枕區引起耳鳴或聽力下降,腫瘤組織阻塞鼻後孔產生鼻阻塞,顱底骨質破壞或神經受侵犯導致頭痛,表現為單側持續性顳,頂部疼痛,是最常見的初發癥狀,好發年齡30~50歲,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為2∶1.
咽喉疼痛,不適,異物感為早期癥狀,以後出現血性鼻涕或鼻阻塞,眼球出現外展受限,復視,或動眼神經受累癥狀;視力下降或失明,應考慮鼻咽癌的診斷,可進行一些輔助檢查以幫助診斷.
除註意以上臨床表現外,應做如下檢查:
(一)前鼻孔鏡檢查鼻粘膜收斂後,經前鼻孔鏡可窺到後鼻孔和鼻咽部,能發現侵入或鄰近鼻孔的癌腫.
(二)間接鼻咽鏡檢查方法簡便,實用,應依次檢查鼻咽的各壁,註意鼻咽頂後壁及兩側咽隱窩,要兩側相應部位對照觀察,凡兩側不對稱的粘膜下隆起或孤立性結節更應引起註意.
(三)纖維鼻咽鏡檢查進行纖維鼻咽鏡檢查可先用1%麻黃素溶液收斂鼻腔粘膜擴張鼻道,再用1%地卡因溶液表面麻醉鼻道,然後將纖維鏡從鼻腔插入,一面觀察,一面向前推進,直到鼻咽腔,本法簡便,鏡子固定好,但後鼻孔和頂前壁觀察不滿意.
(四)頸部活檢對已經鼻咽活檢未能確診的病例可進行頸部腫塊活檢,一般均可在局麻下進行,術時應選擇最早出現的硬實淋巴結,爭取連包膜整個摘出,如切除活檢確有困難,可在腫塊處作楔形切取活檢,切取組織時須有一定深度,並切忌擠壓,術畢時術野不宜作過緊過密的縫合.
(五)細針穿刺抽吸這是一種簡便易行,安全高效的腫瘤診斷方法,近年來較為推祟,對疑有頸部淋巴結轉移者可首先使用細針穿刺取得細胞,具體方法如下:
1.鼻咽腫物穿刺:用7號長針頭接於註射器上,口咽部麻醉後,在間接鼻咽鏡下將針頭刺入腫瘤實質內,抽取註射器使成負壓,可在腫瘤內往返活動兩次,將抽取物塗於玻片上做細胞學檢查.
2.頸部腫塊的細針穿刺:用7號或9號針頭接於10m1註射器上,局部皮膚消毒後,選擇穿刺點,沿腫瘤長軸方向進針,抽吸註射器並使針頭在腫塊內往返活動2~3次,取出後將抽吸物做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
(六)EB病毒血清學檢測目前普遍應用的是以免疫酶法檢測EB病毒的IgA/VCA和IgA/EA抗體滴度,前者敏感度較高,準確性較低;而後者恰與之相反,故對疑及鼻咽癌者宜同時進行兩種抗體的檢測,這對早期診斷有一定幫助,對IgA/VCA滴度≥1:40和/或IgA/EA滴度≥1:5的病例,即使鼻咽部未見異常,亦應在鼻咽癌好發部位取脫落細胞或活體組織檢查,如一時仍未確診,應定期隨診,必要時需作多次切片檢查.
(七)鼻咽側位片,顱底片及CT檢查每例患者均應常規作鼻咽側位照片和顱底照片,疑及鼻旁竇,中耳或其他部位有侵犯者,應同時作相應的攝片檢查,有條件的單位應作CT掃描瞭解局部擴展情況,特別需要掌握的是咽旁間隙的浸潤范圍,這對於確定臨床分期以及制定治療方案都極為重要.
(八)B型超聲檢查B型超聲檢查已在鼻咽癌診斷和治療中廣泛應用,方法簡便,無損傷性,病人樂意接受,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於肝臟,頸,腹膜後和盆腔淋巴結的檢查,瞭解有無肝轉移和淋巴結密度,有無囊性等.
(九)磁共振成象檢查由於磁共振成象(MRl)可清楚顯示頭顱各層次,腦溝,腦回,灰質,白質和腦室,腦脊液管道,血管等,用SE法顯示T1,T2延長高強度圖像可以診斷鼻咽癌,上額竇癌等,並顯示腫瘤與周圍組織關系.
病理改變
(一)好發部位及大體形態鼻咽癌常發生於鼻咽頂後壁的頂部,其次為側壁,發生於前壁及底壁者極為少見,鼻咽癌的大體形態分為五種,即結節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浸潤型和潰瘍型.
(二)生長擴散規律鼻咽癌的擴散有其規律性,較早期的鼻咽癌局限在鼻咽部,可稱之為局限型,隨著腫瘤的生長,癌腫可向鄰近的竇腔,間隙和顱底直接擴散,結節型或菜花型腫瘤可向鼻咽腔內突出,而浸潤型,粘膜下型和潰瘍型多在粘膜下層生長,癌腫可長入鼻腔,口咽部,並可擴展到咽旁間隙,翼腭窩或侵入眼眶內,癌腫可直接向上方擴展,破壞顱底骨和顱神經,鼻咽癌的頸部轉移是通過淋巴引流系統,而遠處轉移可通過淋巴系統再進入血液循環或癌細胞直接侵及周圍血管,進入血液循環而轉移至遠處臟器.
(三)組織學分類1.原位癌:原位癌這一概念意味著癌細胞尚未沖破基底膜,鼻咽原位癌也不例外,在癌灶下一定要有完整的基底膜存在,原位癌細胞增生,呈花蕾狀或釘突狀突向上皮下時,在癌細胞與其下的粘膜固有層之間仍然有清楚的基底膜將之分隔,鼻咽原位癌的診斷主要依據細胞學的標準,其次考慮組織學的排列和結構,因此,必須從嚴掌握診斷鼻咽原位癌的細胞學標準,即其間變圖像務必達到眾所公認的程度,原位癌細胞較之正常上皮細胞,核漿比例增大,即其核面積顯著增大.
2.浸潤癌(1)微小浸潤癌:是指基底膜被癌細胞破環,但浸潤范圍未能超過光鏡下400倍的一個視野,細胞形態較原位癌異型程度明顯,穿過基底膜呈浸潤性生長.
(2)鱗狀細胞癌:雖然鼻咽癌大多起源於柱狀上皮,但是大多數鼻咽癌卻是鱗狀細胞癌,欲診斷鱗狀細胞癌,切片中必須具備鱗狀分化的特征,所謂鱗狀分化是指:①角化珠;②細胞內和細胞外的角化;③細胞間橋;④癌細胞巢中細胞的排列層次似鱗狀上皮,細胞並不呈合體細胞樣,根據癌細胞鱗狀分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將鼻咽鱗狀細胞癌分為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三級.
①高度分化的鱗狀細胞癌:大部分癌組織中可見細胞間橋或角化者稱為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或角化鱗狀細胞癌,癌巢內一般沒有淋巴細胞浸潤,有時也可見到個別散在的淋巴細胞,癌巢境界一般比較清楚,有時有完整的膜包繞,這型癌的問質多數是纖維組織型,伴有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等浸潤,但漿細胞一般不太多.
②中度分化的鱗狀細胞癌:是指在癌組織中見到清楚的細胞間橋和/或角化,不是個別存在而是有一定數量的鼻咽癌,無論是細胞內或細胞外角化的數量遠較高度分化的鱗狀細胞癌少得多,癌巢內有數量不等的淋巴細胞浸潤,巢周有多少不一的漿細胞,間質改變的情況與低度分化的鱗狀細胞癌類似,而與高度分化的鱗狀細胞癌不同.
③低度分化的鱗狀細胞癌:光鏡下也可見一定數量的癌細胞出現細胞間橋或細胞內角化,但是數量少,癌細胞核深染,核仁肥大,常帶些嗜鹼性的伊紅染色,癌巢與間質的分界比較清楚,但也可與間質交錯混雜在一起,癌巢中每有數量不等的淋巴細胞浸潤,間質可以呈多種類型,即淋巴類細胞豐富浸潤型,肉芽組織型,纖維化型和固有組織型等,無論是哪一類型的間質,每伴有數量不等的漿細胞浸潤.
(3)腺癌:鼻咽腺癌與鼻咽鱗狀細胞癌比較起來極為少見,尤其是在鼻咽癌的高發區,按組織發生學觀點,腺癌必須是發源於腺體者.
①高度分化的腺癌:癌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癌巢較明顯,有的癌細胞排列成腺泡狀;有的排列成高柱狀導管樣結構;有的呈腺樣囊性癌或篩狀癌的結構;有的為單純腺癌.
②中分化腺癌:是指在癌組織中見到一定數量清楚的腺腔形成,但伴有部分未分化癌結構的腺癌,它們往往是上述高度分化腺癌進一步間變的結果,因此仍然保留部分高度分化腺癌的痕跡.
③低分化的腺癌:癌組織中可見清楚的腺腔結構,數量極少,大部分癌組織呈未分化癌的結構,腫瘤細胞呈泡沫狀泡漿,Alcian藍染色為弱陰性.
(4)泡狀核細胞癌:大部分癌細胞核呈空泡狀變的鼻咽癌即可稱為泡狀核細胞癌,由於它具有比較特殊的形態以及經放射治療後預後較好,因此獨立為一型,所謂核的空泡狀變,是說核大而圓或橢圓或呈肥梭形,核面積是淋巴細胞核面積的三倍以上,核內染色質較稀少,因而使核呈空泡狀;染色質每不均等地粘附於核膜內面,因而使之厚薄不均,菲薄的地方甚至類似核膜缺損,診斷鼻咽泡狀核細胞癌,必須在切片中找到75%以上的癌細胞核呈空泡狀變,其餘不到25%的癌細胞可以是低分化的鱗狀細胞癌或未分化癌,將診斷泡狀核細胞癌的標準定為具有75%以上的呈空泡狀變的癌細胞,是因為如此才能顯示它特有的生物學特性,即放射治療後預後較好.
(5)未分化癌:癌細胞分佈較彌散,常與間質相混雜,細胞中等大小或偏小,短梭型,橢圓型或不規則型,腦漿少,略嗜堿性,核染色質增加,顆粒狀或塊狀,有時可見核仁.
鼻咽癌 石上疽
鼻咽癌 石上疽检查
一、檢查一、前鼻孔鏡檢查鼻粘膜收斂後,經前鼻孔鏡可窺到後鼻孔和鼻咽部,能發現侵入或鄰近鼻孔的癌腫.
二、間接鼻咽鏡檢查方法簡便、實用.應依次檢查鼻咽的各壁,註意鼻咽頂後壁及兩側咽隱窩,要兩側相應部位對照觀察,凡兩側不對稱的粘膜下隆起或孤立性結節更應引起註意.
三、纖維鼻咽鏡檢查進行纖維鼻咽鏡檢查可先用1%麻黃素溶液收斂鼻腔粘膜擴張鼻道.再用1%地卡因溶液表面麻醉鼻道,然後將纖維鏡從鼻腔插入,一面觀察,一面向前推進,直到鼻咽腔.本法簡便、鏡子固定好,但後鼻孔和頂前壁觀察不滿意.
四、頸部活檢對已經鼻咽活檢未能確診的病例可進行頸部腫塊活檢.一般均可在局麻下進行,術時應選擇最早出現的硬實淋巴結,爭取連包膜整個摘出.如切除活檢確有困難,可在腫塊處作楔形切取活檢,切取組織時須有一定深度,並切忌擠壓.術畢時術野不宜作過緊過密的縫合.
組織病理學檢查在有腫塊處或懷疑有腫瘤區咬取組織,受累淋巴結也應取出進行病理學診斷.鱗狀細胞癌胞體大,細胞間橋可見,故細胞邊界清楚.胞質多,嗜酸性,部分角化;核明顯,染色深,核異形性大,核分裂可見.在癌巢中心部分細胞角化,形成角化珠.根據角化程度或角化珠多少以及細胞間橋的數量可將鱗狀細胞癌分為高度、中度和低分化3類.鼻咽、口咽鱗狀細胞癌的特殊類型為淋巴上皮瘤(lymphoepithelioma),分化差,甚至在原發灶以前可能已侵犯眼眶,發生淋巴轉移.有時原發灶很小,定位活檢困難,多數盲目活檢可能揭示原發灶.1/3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顱底破壞,多數腦神經受損,最先為展神經損害,以後其他神經癱瘓.淋巴上皮瘤又分為兩個亞型:
(1)Regaud型:細胞大、分化差,核呈圓形或橢圓形,空泡狀,核分裂多的癌細胞呈條索或小梁狀分佈在豐富的淋巴基質中.
(2)Schmincke型:類似於網狀細胞退行性變的癌細胞,呈小巢或團狀分散在淋巴基質中.
這兩型缺乏角化,故診斷困難.但電子顯微鏡見細胞質內有張力原絲和細胞間橋粒連接,Keratin染色陽性可證實來自上皮.
五、細針穿刺抽吸這是一種簡便易行,安全高效的腫瘤診斷方法,近年來較為推祟.對疑有頸部淋巴結轉移者可首先使用細針穿刺取得細胞.具體方法如下:
1.鼻咽腫物穿刺:用7號長針頭接於註射器上.口咽部麻醉後,在間接鼻咽鏡下將針頭刺入腫瘤實質內,抽取註射器使成負壓,可在腫瘤內往返活動兩次,將抽取物塗於玻片上做細胞學檢查.
2.頸部腫塊的細針穿刺:用7號或9號針頭接於10m1註射器上.局部皮膚消毒後,選擇穿刺點,沿腫瘤長軸方向進針,抽吸註射器並使針頭在腫塊內往返活動2~3次,取出後將抽吸物做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
六、EB病毒血清學檢測目前普遍應用的是以免疫酶法檢測EB病毒的IgA/VCA和IgA/EA抗體滴度.前者敏感度較高,準確性較低;而後者恰與之相反.故對疑及鼻咽癌者宜同時進行兩種抗體的檢測,這對早期診斷有一定幫助.對IgA/VCA滴度≥1:40和/或IgA/EA滴度≥1:5的病例,即使鼻咽部未見異常,亦應在鼻咽癌好發部位取脫落細胞或活體組織檢查.如一時仍未確診,應定期隨診,必要時需作多次切片檢查.
七、鼻咽側位片、顱底片及CT檢查每例患者均應常規作鼻咽側位照片和顱底照片.疑及鼻旁竇,中耳或其他部位有侵犯者,應同時作相應的攝片檢查.有條件的單位應作CT掃描瞭解局部擴展情況,特別需要掌握的是咽旁間隙的浸潤范圍.這對於確定臨床分期以及制定治療方案都極為重要.鼻咽側位片,見頂後壁軟組織彌漫增厚或局部突出.顱底位片,若顱底骨質受侵犯,見邊緣不規則的溶骨性缺損或孔道擴大.CT掃描分辨率高,能清楚地顯示軟組織密度的腫塊影及骨質破壞區,鼻咽旁各間隙病變的范圍.眼眶、各鼻竇、翼腭窩和海綿竇受累的情況.CT檢查對放射治療的設計、手術方式選擇和隨訪觀察意義重大,應作為常規檢查.
八、B型超聲檢查B型超聲檢查已在鼻咽癌診斷和治療中廣泛應用,方法簡便,無損傷性,病人樂意接受.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於肝臟、頸、腹膜後和盆腔淋巴結的檢查,瞭解有無肝轉移和淋巴結密度、有無囊性等.
九、磁共振成象檢查由於磁共振成象(MRl)可清楚顯示頭顱各層次、腦溝、腦回、灰質、白質和腦室、腦脊液管道、血管等,用SE法顯示T1、T2延長高強度圖像可以診斷鼻咽癌、上額竇癌等,並顯示腫瘤與周圍組織關系.
進行EB病毒相關抗體的檢查可以瞭解疾病發生及發展狀況.
二、鑒別1、鼻咽部淋巴肉瘤淋巴肉瘤好發於青年人,原發腫瘤較大,常有較重鼻塞及耳部癥狀,該病淋巴結轉移,不單局限在頸部,全身多處淋巴結均可受累,顱神經的損傷不如鼻咽癌多見,最後需要病理確診.
2、增生性病變鼻咽頂壁、頂後壁或頂側壁見單個或多個結節,隆起如小丘狀,大小約0.5~1cm,結節表面粘膜呈淡紅色,光滑,多是在鼻咽粘膜或腺樣體的基礎上發生,亦可由粘膜上皮鱗狀化生後,角化上皮瀦留而形成表皮樣囊腫的改變,部分是粘膜腺體分泌旺盛,形成瀦留性囊腫.當結節表面的粘膜出現粗糙、糜爛、潰瘍或滲血,需考慮癌變的可能,應予活檢,以明確診斷.
3、鼻咽部結核,患者多有肺結核病史,除鼻阻、涕血外,還有低熱,盜汗、消瘦等癥,檢查見鼻部潰瘍、水腫、顏色較淡;分泌物塗片,可找到抗酸桿菌,可伴有頸淋巴結核;淋巴結腫大,呈馬鈴狀,粘連,無壓痛,頸淋巴結穿刺可找到結核核菌,CT試驗強陽性,X線胸片常提示肺部活動性結核灶.
4、咽粘膜炎癥表現為粘膜粗糙,尤其是重度炎癥時,鼻咽粘膜濾泡增殖,表面凹凸,甚至可呈桑椹樣,表面附有膿性分泌物,常需與粘膜浸潤性癌相鑒別.
5、過敏性鼻炎鼻咽粘膜蒼白、光滑呈水腫樣.
6、萎縮性鼻炎鼻咽頂前粘膜有淺在性潰瘍,周圍有膿性分泌物,需與潰瘍型鼻咽癌鑒別.
鼻咽癌 石上疽预防
鼻咽癌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也是一種惡性腫瘤,而且多見於中老年人,而且鼻咽癌和遺傳是有一定的關系的,所以人們要及時預防鼻咽癌,而且鼻咽癌是容易危及到人們的生命的,那麼人們應該怎麼預防鼻咽癌呢?
1.避免疾病侵襲:註意氣候變化,預防感冒,註意保持鼻及咽喉衛生,每日數次漱口,必要時進行鼻咽腔沖洗,避免病毒感染.
2.遠離有毒氣體:盡量避免有害煙霧吸人,如煤油燈氣,殺蟲氣霧劑等,並積極戒煙、戒酒.
3.及時治療鼻部疾病:有鼻咽疾病應及早就醫診治,如發現鼻涕帶血或吸鼻後口中吐出帶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頸部淋巴結腫大、中耳積液等應及時作詳細的鼻咽部的檢查,對鼻咽癌的預防非常重要.
4.增強抵抗力:要註意生活調理,避免體力上的過勞:如重體力勞動,熬夜,過度的體育鍛煉等,均可使機體的內環境失衡,抵抗力下降,促使鼻咽癌產生並擴散.
5.合理飲食:合理搭配飲食可以減小罹患癌癥的幾率.在日常飲食中要多攝入谷物,選擇瘦肉,多吃水果和蔬菜.食物要多選吃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增加纖維攝取量,減低脂肪進食量,保持理想的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