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疾病库胃癌 癍瘕積聚

胃癌 癍瘕積聚

胃癌 癍瘕積聚治疗

由於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早期胃癌發現率的上升,加之外科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化療、放療、生物制劑的配合應用,近年來胃癌治療的總體水平有瞭明顯提高.據近年資料,日本和西方國傢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幾乎均可達90%以上,日本總體胃癌術後5年生存率也已達60%以上.早期胃癌的術後復發率,日本報告不到5%,西方國傢一般在5%~10%.

1.外科治療

外科手術仍然是目前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長期以來,由於發現胃癌較晚,大多數屬於晚期腫瘤,手術療效欠佳,術後5年生存率一直維持在30%左右,因此,必須加強對早期胃癌癥狀的重視及高危人群的監測,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近年來由於麻醉和手術切除前後處理的進步,使手術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同時目前也缺乏能在手術前正確判斷胃癌切除可能性的診斷方法,因此隻要病人全身情況許可,又無明確的遠處轉移,均應予以手術探查爭取切除.至於術式的選擇,需根據腫瘤的臨床病理分期和術中探查發現,包括胃癌的部位、腫瘤大小、浸潤的深度及淋巴結腫大情況,決定不同的手術方式.隨意地擴大或縮小手術切除范圍,造成臟器功能的過度破壞或術後腫瘤復發,均是不適當的.

外科手術可分為根治性切除術和姑息性手術兩大類.現代胃癌手術治療的發展趨勢是進展期胃癌的手術范圍趨於擴大,可施行擴大或超擴大手術,而早期胃癌的手術范圍則趨於縮小,可作切除范圍5%左右的各式手術.具體手術方式的選擇傾向於“量體裁衣",依據患者的一般狀態及癌的病理生理情況選擇適宜的術式.

(1)根治性切除術

根治性切除術的基本要求是徹底切除胃癌原發灶、轉移淋巴結及受浸潤的組織.關於胃切斷線的確定現已趨向一致,即要求離腫瘤肉眼邊緣不得少於5cm,遠側部癌切除十二指腸第一部約3~4cm,近側部癌應切除食管下段3~4cm.為瞭徹底清除區域淋巴結,常須在根部切斷胃各供應動脈,全部動脈皆被切斷後,勢必作全胃切除,而且也常須將胰體、胰尾和脾一並切除.所以,目前一般采用兩種術式,即根治性次全胃切除及根治性全胃切除.全胃切除雖可有利於淋巴結的徹底清除及防止胃殘端因切除不徹底而復發,但存在手術死亡率高、術後並發癥及遠期營養障礙後遺癥多等缺點,且術後五年生存率並不能明顯提高.因此,根治性次全胃切除和根治性全胃切除兩種術式的選擇仍有分歧,目前一般主張應根據腫瘤的部位、浸潤的范圍及醫院的技術條件等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是既能徹底地切除腫瘤又要避免不必要擴大手術范圍.

至於根治性切除術的淋巴結清掃范圍,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有很大差別.凡淋巴結清掃范圍超越淋巴結實際受累范圍者為絕對性根治性切除術,而隻清除實際受累的淋巴結者為相對性根治切除術.總結國內近年來有關資料,在胃癌的手術治療方面存在兩個值得註意的問題:一是全胃切除的病例較少,一般僅占全部切除病例的5%左右;另一是不少單位目前的根治術僅是R1術式,而國內目前醫院住院病例中Ⅲ、Ⅳ期胃癌達56%~90%.顯然,不少病例的手術切除范圍是不夠的,由於手術的根治性不足,有腫瘤病灶殘存,以致影響療效.據國內外經驗,實際工作中根治術式的選擇和淋巴結清掃范圍的確定可依據以下具體情況進行.

①根治性切除術在有技術條件的單位應積極而慎重地擴大全胃切除的病例.手術適應證應嚴格控制在:

A.浸潤性胃癌.

B.有漿膜浸潤和淋巴結轉移的胃體癌.

C.惡性程度較高,已有第二站淋巴結轉移或已侵及胃體的胃遠端或近側部癌.凡已不能根治或全身條件不允許者不作全胃切除.

②早期胃癌的治療應依其病變大小和浸潤深度選擇不同的方法.早期胃癌以往均主張作R2術式,隨著經驗的積累,發現單發病變的早期胃癌不但術後生存率高,復發率低(2.8%),而且復發病例均是病變侵入黏膜下層伴有淋巴轉移者,復發的形式也多是經血行轉移至肺及肝.而病變僅限於黏膜層的早期胃癌,即使已有第一站淋巴結轉移,不論是單發或多發病變其生存率均可達100%.此外,凡息肉狀的黏膜內癌(Ⅰ和Ⅱa)均無淋巴結轉移,且術後全部存活.因此認為早期胃癌的手術方式應予以修正.一般而言,黏膜內癌宜作R1手術,黏膜下癌宜作R2手術.小於2cm的息肉狀黏膜內癌,作腫瘤局部切除或R0術式已完全足夠.由於直徑<2cm的無潰瘍或僅有潰瘍瘢痕的早期胃癌基本上無淋巴轉移,故可施行內鏡下激光治療,對<1cm的病變,更可用電刀作黏膜局部切除.

③凡不屬於上述兩類情況的可根治性病例,以作R2為主的術式為宜.曾有報道比較Ⅲ期胃癌分別作R1及R2根治術式的療效,結果R2術式的5年生存率明顯高於R1術式者.

④胃癌直接侵犯到鄰近組織與器官時,如有可能應爭取與胃根治性切除同時作整塊切除,仍有治愈的機會.有報道附加臟器切除的療效,僅次於胃遠側部癌,而較近側切除及全胃切除佳.因此隻要沒有遠處轉移,仍不應放棄可爭取的根治機會.一般以合並脾、胰體、胰尾、橫結腸或肝左葉切除的為多,合並胰頭及十二指腸切除的手術死亡率相當高,而5年生存率也最差(5%),故不應輕易為之.

(2)姑息性手術

姑息性手術包括兩類:一類是不切除原發病灶的各種短路手術,另一類是切除原發病灶的姑息性切除術.第一類雖手術較小,但一般並不能改變胃癌的自然生存曲線,僅能起到解除梗阻、緩解部分癥狀的效果.而第二類則有一定的5年生存率.根據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的資料,單純剖腹探查病例的平均生存時間為(5.31±0.6)個月,姑息性短路手術為(7.66±0.75)個月,而姑息性切除術後3年和5年生存率則可達13.21%及7.09%.所以,隻要全身情況許可,而又無廣泛遠處轉移,凡局部解剖條件尚能做到胃大部切除的,應力爭將其原發病灶切除.作姑息性胃大部切除術,不但可以消除腫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並發癥,而且在配合藥物治療後,有的仍可獲較長的生存期.

(3)內鏡黏膜切除術

在內鏡下作腫瘤切除能否成功的關鍵取決於:病變早期、無淋巴轉移且能在內鏡下將病變完全切除.目前尚缺乏術前正確判斷淋巴結是否有轉移的方法,因此隻能從對早期胃癌淋巴轉移規律的認識,結合內鏡下所見的病變加以判斷.下列情況下的早期胃癌一般不會有淋巴轉移:①直徑<5mm的早期胃癌;②直徑<2.5cm的隆起型早期胃癌;③直徑<2cm的無潰瘍凹陷型早期胃癌;④直徑<1.5cm的混合型早期胃癌;⑤某些有手術禁忌證的早期胃癌或患者堅決拒絕手術者.

早期胃癌的內鏡治療包括切除法及非切除法,後者包括光敏治療、激光治療、局部註射法及組織凝固法.切除法可獲得切下的黏膜標本,以供病理檢查.該法先將內鏡註射針經胃鏡活檢孔插入胃內達到病變邊緣,向黏膜下註射含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使局部病變隆起,便於圈套,同時也可將病變與肌層隔離開來,保護肌層不受電凝損傷並防止出血,切下標本必須經病理檢查,切端無癌細胞為完全切除,術後隨訪2年無復發可列為治愈.一般認為內鏡下黏膜病變的完全切除率約70%.如切下標本發現切除不完全則可改用內鏡下激光治療,以消除殘餘癌灶,也可考慮手術,大部分病例在改用激光治療後病變消失而痊愈.

(4)腹腔鏡下局部切除

隨著腔內外科及微創手術的發展,早期胃癌經腹腔鏡下的全層切除部分胃壁已成可能.由於此手術可不開腹,即將胃壁病變作全層切除,切除范圍也遠較內鏡下黏膜切除為廣,且可將鄰近胃癌病灶周圍的淋巴結一並切除,如活檢發現有癌轉移時可即中轉剖腹作根治手術.患者術後早期可進食,住院期短,因此有其優越性,切除范圍較內鏡為廣.該手術一般宜於胃前壁的病變,如病變位於後壁或近側,則需經胃腔內將病變部位黏膜切除或手術切除.

2.化學藥物治療

我國胃癌總的手術切除率約為50%~77%,仍有相當部分病例發現時已失去手術切除機會,即使早期胃癌,也有2%~5%的患者存在淋巴結轉移,至於有微小轉移者為數更多,胃癌根治術性切除後,仍有不少患者死於局部復發和遠處臟器轉移.因此,對失去手術切除時機、術後復發轉移及發生殘胃癌者均需進行化療.另一方面,手術作為一種局部的治療手段也有不足之處:

①對術時病期已較晚,已有遠處轉移或局部病變有廣泛浸潤並累及鄰近重要臟器的患者,單純手術療效不佳;

②手術難以發現與處理潛在的亞臨床轉移灶;③手術操作本身也有可能會促使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有鑒於此,為瞭提高手術治療的療效,也需要施行與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以彌補單純手術治療之不足.據估計,約2/3的胃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有化療的指征,更有人建議,對所有胃癌患者均應輔以化療.

對術前估計腫瘤不能根治性切除者,可考慮行術前化療(包括動脈插管介入化療),以縮小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抑制腫瘤進展,使手術切除成為可能;對術中發現有或可能有肝轉移、腹膜轉移者,可在腫瘤供應血管或腹腔內給予化療;術後針對手術殘留的肉眼看不見的腫瘤細胞進行化療,預防腫瘤復發.此外,針對術前腫瘤細胞已有腹腔種植或術中腹腔播種,目前臨床已在開展腹腔內化療、腹腔溫熱灌註化療;針對腫瘤淋巴轉移的特點,正在試行淋巴系統內化療.

近十年來,胃癌化療的研究十分活躍,除瞭沿用傳統的術前、術中及術後化療方法外,近年提出瞭術後早期腹腔內化療(Earlypostoperative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EPIC)和持續性腹腔內溫熱灌註化療(Continuoushyperthermicperitonealperfusiontherapy,CHPP)的新方法.EPIC能根除腹腔內的微小癌灶,可預防腹腔內復發,減少肝臟轉移.CHPP能使胃癌根治術後的復發率進一步降低,生存期進一步延長,並可改善已有腹膜種植轉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預後.因此,目前EPIC和CHPP療法頗受重視.

(1)常用的化療藥物

①氟尿嘧啶(5-Fu):自1958年應用於臨床以來,已成為國內外治療胃癌的首選和基本藥物.5-Fu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在體內轉變為5-氟-2′-脫氧尿苷單磷酸,後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止尿嘧啶脫氧核苷酸轉變為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影響細胞DNA的生物合成,從而導致細胞損傷和死亡.總有效率為20%左右,有效期短,一般平均4~5個月.該藥可靜脈應用或口服.

②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為1966年合成的氟尿嘧啶(5-Fu)衍生物,在體內經肝臟的細胞色素p-450微粒體酶及局部組織的可溶性酶轉變為5-Fu而發揮作用.由於該藥毒性低,比5-Fu小6倍,化療指數為氟尿嘧啶(5-Fu)的2倍,且口服和直腸給藥吸收良好,因而成為近年治療胃癌的常用藥物.治療胃癌的總有效率為31%.

③絲裂黴素(MMC):為日本1955年、國內1965年研制成功的含烷化基團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其作用與烷化劑相似,可與DNA發生交連,使DNA解聚,從而影響增殖細胞的DNA復制.總有效率約10%~15%,反應期短,平均約2個月.一般采用每次4~10mg的間隙大劑量靜脈給藥,每周用藥2次.由於該藥對血液系統的毒性反應較大,緩解期較短,故常在聯合用藥(MFC)方案中應用.

④司莫司汀(甲基環已亞硝脲):為亞硝脲類烷化劑,屬廣譜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胃癌有一定療效,有效率一般為10%~20%,有效期約2~3個月.

⑤多柔比星(阿黴素):為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臨床使用已有二十多年,誘導緩解迅速,但持續時間不長,總有效率為21%~31%.本品對心臟有較強毒性.

⑥順鉑(CCDP):本品作為新型的無機抗癌鉑類化合物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用於臨床,研究表明本品與多種抗癌藥物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並且無明顯交叉耐藥性,因而在聯合化療中得到廣泛應用.

⑦依托泊苷(鬼臼乙叉甙):是40餘種常用化療藥物中頗受青睞且較年輕的品種,屬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作用於S末期,機制是切斷拓撲異構酶結合的DNA雙鏈,並能阻礙核苷通過胞漿膜,使之不能進入胞核內參與DNA復制.文獻報道,單用對中晚期胃癌的有效率為21%,聯合化療的有效率可達60%~70%,完全緩解率可達20%.

(2)聯合化療方案

胃癌單一藥物化療的緩解率一般僅15%~20%,應用聯合化療後可提高緩解率、延長生存期.近年報道的EAP和ELF聯合化療方案,不但對胃癌的緩解率(CRPR)可達50%以上,完全緩解率也達10%以上,且中位生存期可延長至9~18個月,從而使胃癌的化療有明顯的改觀.現將各種常用化療方案介紹列於表5.

(3)給藥途徑

①靜脈滴註:仍是目前晚期胃癌化療的主要途徑.但由於靜脈化療時,抗癌藥物隨血液分散至全身組織,而腫瘤局部藥物濃度有限,毒副反應大,療效不佳.臨床上決定化療方案時,首先要考慮腫瘤的病理組織類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屬腺癌,常多選用氟尿嘧啶(5-Fu)、絲裂黴素(MMC)、多柔比星(阿黴素)、司莫司汀(甲環亞硝脲)藥物.如屬早期胃癌而無淋巴結轉移,經徹底手術切除者,可不加化療;晚期胃癌采用化療為主,或系手術後輔助化療,一般需持續1.5~2年,在術後3~4周開始.

目前胃癌的化療多采用聯合方案,有效率達40%,其中以FAM方案的療效最好(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絲裂黴素),一個療程總量以氟尿嘧啶(5-Fu)10g、絲裂黴素(MMC)40mg,多柔比星(ADM)不得超過550mg,有心衰史者禁用,肝功能障礙者多柔比星(ADM)用量減半.在用藥期間應測肝腎功能、心電圖和白細胞計數,如白細胞計數低於3.5×l09/L和血小板計數低於70×109/L者,應暫停藥.

A.MFC方案:

絲裂黴素(MMC)3mg/m2,靜脈註入.

氟尿嘧啶(5-Fu)300mg/m2,靜脈滴註.

阿糖胞苷(Ara-C)30mg/m2,靜脈滴註.

最初兩周,2次/周,以後1次/周,8~10次為1個療程;或絲裂黴素(MMC)每周1次,氟尿嘧啶(5-Fu)及阿糖胞苷(Ara-C)每周2次,6周為1個療程.

本方案以VCR代替阿糖胞苷(Ara-C),用量1.0mg/m2,靜脈註入,1次/周,稱為MFV方案.

B.UFTM方案

優福定片(UFT)2~3片/次,口服,3次/d.

絲裂黴素(MMC)6mg/m2,靜註,1次/周,共6次.

優福定片(UFT)總量30g(以FT-207量計算)

C.FAM方案

氟尿嘧啶(5-Fu)600mg/m2,靜滴,第1,2,5,6周.

多柔比星(ADM)30mg/m2,靜脈註入,第1,5周.

絲裂黴素(MMC)10mg/m2,靜脈註入,第1周.

如用表柔比星(表阿黴素)代替多柔比星(ADM),用量每次50mg/m2,餘同前.

D.FAP方案

氟尿嘧啶(5-Fu)600mg/m2,靜滴,第1天.

多柔比星(ADM)30mg/m2,靜脈註入,第1天.

順鉑(DDP)20mg/m2,靜滴,第1~5天.

每3周為一周期,可重復使用3次.

E.CMU方案:

卡鉑(carboplatin)300~400mg/次,靜滴,每隔3周用1次.

絲裂黴素(MMC)6~10mg/次,靜註,1次/周.

優福定片(UFT)400mg/d,口服.

術後2~4周開始化療,每3周為1周期.

F.EAP方案:

依托泊苷(Vp-16)120mg/m2,靜滴,第4,5,6天.

多柔比星(ADM)20mg/m2,靜註,第1,7天.

順鉑(DDP)40mg/m2,靜滴,第2,8天.

60歲以上老人依托泊苷(Vp-16)改為70mg/m2,每3~4周重復.

G.ELF方案:

亞葉酸鈣(甲酰四氫葉酸)300mg/m2,2h點滴結束後,依托泊苷(Vp-16)120mg/m2和氟尿嘧啶(5-Fu)500mg/m2,靜滴.連用3天,1個月後重復.

H.FAMTX方案:

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ADM)與FAM方案用法相同,而甲氨蝶呤(MTX)在用氟尿嘧啶(5-Fu)前3h以上給藥.甲氨蝶呤(MTX)量100mg/m2,每4周重復(需水化).

I.PMUE方案:

順鉑(DDP)75mg/m2,靜滴,第1天(水化).

絲裂黴素(MMC)10mg,靜註,第1天.

依托泊苷(Vp-16)50mg/m2,靜滴,第3,4,5天.

優福定片(UFT)400mg/d,口服.

3周為一周期.用於高度進展型胃癌,有效率54.8%.

註:優福定(UFT);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Vp-16);順鉑(DDP);絲裂黴素(MMC);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ADM).

②腹腔灌註:直接向腹腔內灌註化療藥物治療胃癌已有近40年的歷史,但到近年才真正認識到其價值.其原理是增加藥物與腹膜的接觸面,形成全身的低濃度和局部的高濃度,使腫瘤組織直接浸泡在高濃度的藥液中,延長瞭作用時間,從而提高瞭療效,減少或降低瞭藥物的全身毒副作用.本法用於胃癌手術切除術後或已合並腹腔內其他部位有轉移的患者.由於灌註的藥物通過門靜脈系統進入肝臟和全身組織,故對防治胃癌伴肝轉移尤為合適.

具體方法:將化療藥物充分溶於500~1000ml生理鹽水中,通過腹腔穿刺或術中直接倒入腹腔(有腹水者,盡可能先抽去腹水).然後不斷變換患者體位,或做深呼吸運動、腹部按摩,以便使藥物充分作用於腹腔各處.一般2~4周為1療程.一般采用氟尿嘧啶(5-Fu)、絲裂黴素(MMC)、多柔比星(ADM)、依托泊苷(Vp-16)、甲氨蝶呤(MTX)等,以順鉑(CDDP)最為常用.最近發現高溫與腹腔化療有協同作用,43℃的高溫能增強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活性.據報道含化療藥物的41~43℃灌註液約5000ml,腹腔循環灌註120min能有效提高穿透漿膜的胃癌或腹腔脫落細胞陽性患者的生存率.

③導管註射:經外科手術安置的藥泵導管或放射學介入導管向胃動脈或腹腔註射抗癌藥物,近年發展較快.抗癌藥物的細胞殺傷作用呈濃度依賴性,藥物濃度比作用時間更加重要,局部濃度增加1倍,殺滅癌細胞作用可增加10倍左右,此為胃癌的導管化療提供瞭理論依據.已有大量臨床經驗表明,腹腔動脈導管灌註化療,可明顯提高胃癌供瘤動脈及腫瘤的藥物濃度,因而具有較好療效,並大大降低瞭藥物的全身毒副反應.與靜脈全身化療相比,動脈導管化療總有效率及生存期均明顯增加,特別對伴有遠處轉移、術後復發、年老體弱和全身情況差的胃癌患者尤為適應.

④胃癌的淋巴系統內化療:術前或術中經癌灶、癌旁黏膜下或胃周淋巴結等部位註入攜帶高濃度抗癌藥物的載體,使藥物在淋巴系統內擴散、殺死淋巴系統內轉移癌細胞的一種局部化療方法.淋巴化療的優點是局部用藥濃度高、藥物有效濃度維持時間長、藥物作用直接、全身副作用輕微.淋巴化療藥劑的選擇應是:對淋巴系統有高趨向性;具有緩慢釋放特性;對消化道腫瘤細胞有肯定療效的抗癌藥物.淋巴化療不僅對進展期胃癌可以輔助清掃術治療淋巴結轉移,對早期癌經內鏡(激光、高頻、電灼)等治療時,經癌灶內或癌周註入抗癌藥物對防治壁內或區域淋巴結癌轉移也有一定價值.常用的有乳劑、脂質體、膠體、炭粒、油劑等.

(4)化療方法

①術前化療:術前化療的目的在於使病灶局限,為手術創造條件,以提高手術切除率,並減少術中播散和術後復發的機會,消滅潛在的微小轉移灶,提高手術治愈率.胃癌術前化療,以往多主張經靜脈給予單一化療藥物,近年來導管給藥、腹腔給藥及聯合用藥增多.不少研究認為,不論從手術切除率、手術治愈率、淋巴結轉移率、癌腫局部浸潤程度、切除標本的組織學改變,以及術時腹腔沖洗液及胃引流靜脈血中的癌細胞數及其活力等方面與對照組相比,都說明術前化療有明顯的療效,而且可延長生存期.國內王小平等報道20例晚期胃癌患者術前行腹腔動脈灌註化療,術後隨訪3~5年並與同期30例晚期胃癌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術前行動脈灌註化療者,其手術切除率及生存率均明顯高於對照組,術後病理檢查發現術前灌註治療組的腫瘤組織有壞死、大量炎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增生及肉芽組織形成等改變.王娟等對進展期胃癌術前化療不同給藥途徑的藥代動力學進行瞭對比研究,與靜脈給藥組相比,發現腹腔給藥組的癌組織、癌旁組織、大網膜、腹膜及轉移淋巴結中聚積較高的藥物濃度,其中腹膜最高,超出靜脈給藥組近4倍,腹腔液、門靜脈及外周血超出靜脈給藥組13、3及1.5倍,故認為腹腔給藥可提高腹膜、腫瘤組織內化療藥濃度,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比靜脈給藥更具優越性.但術前化療的研究還不夠,所用藥物、方法均不一致,也缺乏大樣本的長期對比觀察,以致對術前化療的評價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術前化療可增加手術並發癥,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影響傷口愈合,易並發感染.因此,胃癌的術前化療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②術中化療:術中化療的目的在於消滅殘存病灶,減少術中癌細胞播散、種植的機會,以降低術後復發率.目前方案尚不統一,多采用在清洗腹腔後、關腹前,向腹腔內註入氟尿嘧啶(5-Fu)等抗癌藥物的方法.

③術後化療:作為術後的鞏固治療措施,控制可能存在的殘存病灶,防止復發和轉移,提高生存率.術後化療可延長生存期,並對預防肝轉移有明顯的作用.根據日本的經驗,術後給予中等劑量的絲裂黴素(每周4mg,總量40mg),對Ⅱ期胃癌有效,並對預防肝轉移有明顯作用.國內協和醫院報告胃癌術後輔助化療的5年生存率為45.4%,而未加化療者為29.8%.一般認為術後用藥的原則為:

A.Ⅰ期胃癌作根治性手術切除後一般不需化療.因為多數臨床實踐已證明,該類病人術後給藥並不能提高療效.

B.其他各類根治性胃切除術者,術後均應給予化療,可采用單一藥物化療,藥物一般選用氟尿嘧啶、絲裂黴素、或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也可采用聯合化療.

C.凡未作根治性切除的術後病人,均應給予聯合化療.

D.各種化療一般均在術後2~4周開始,視病人一般情況及術後飲食恢復情況而定.用藥劑量的大小以不引起明顯的副作用為原則.應用化學藥物的同時須結合應用中藥.

④術後早期腹腔內化療:在進展期胃癌患者中,尤其是漿膜受侵犯者,約半數可發生腹膜種植轉移,導致術後復發.此外,在手術過程中,被切斷的組織間隙中的淋巴管、毛細血管及胃腔內的癌細胞均有可能溢入腹腔,加之手術機械性損傷使腹膜內皮下結締組織裸露,以及全身免疫機能減退,都可能造成癌細胞的種植.術後早期腹腔內化療(EPIc)的目的就在於配合手術治療,防止術後腹膜癌的種植與復發.由於EPIC具有腹腔內藥物濃度高,作用持續時間長,且由於藥液能與已種植於腹膜表面或脫落在腹腔內的癌細胞直接接觸,因此可大大提高化療藥物對癌細胞的毒性作用,又由於血漿藥物濃度相對較低,可減輕全身化療的毒副作用.EPIC療法於胃癌切除術後的當天開始,先用灌註液(腹膜透析液、生理鹽水或平衡液)反復沖洗腹腔,清除腹腔內殘留的血液或組織碎片,將化療藥物(常用有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氟尿嘧啶、絲裂黴素、順鉑等)灌註液中,預熱至37℃,通過灌註導管裝置在15~30min內輸入腹腔,灌註液量每次1~2L,在腹腔內保留12~24h後更換1次,連續使用3~7天.韓國學者Yu等報道一組進展期胃癌,認為EPIC療法可降低腹膜癌種植的發生率,提高遠期生存率.EPIC療法多數病人能夠耐受,但也可出現一些並發癥,常見的有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膜炎、腸麻痹、腸瘺、吻合口瘺及腸穿孔等.

⑤持續溫熱腹腔灌註療法:日本已廣泛將持續溫熱腹腔灌註療法(CHPP)作為進展期胃癌術後的一種輔助療法.適應證為:A.進展期胃癌浸潤至漿膜或漿膜外,或伴有腹膜種植轉移者;B.術後腹膜復發,或伴有少量癌性腹水.具體方法為:胃癌術畢關腹前,仍在全麻狀態下,分別給患者頭枕冰袋,背墊涼水墊,使其體溫降低至31~33℃.在左右膈下間隙放置矽膠輸入管,在盆腔陷窩放置輸出管,並逐一連接於一恒溫流動驅動裝置,然後關腹,使灌流驅動裝置、管道及腹腔組成一個封閉式的循環灌流系統.常用的灌流液為EL-Reflsc液或生理鹽水,化療藥可單一用藥,也可聯合用藥.整個療程所需灌流液總量約3~10L不等,持續時間1~2h,灌流液溫度通常維持在流入液42~45℃,流出液40~42℃.CHPP療法具有多重抗癌效應.CHPP能使腹腔內遊離及種植於腹膜的癌細胞在溫熱與化療藥物的協同作用下,迅速發生核固縮、核溶解;同時,灌流液中加入的化療藥物不但在腹腔局部,而且還能由腹膜緩慢吸收入血在全身起到抗癌作用.CHPP療法無論在預防胃癌術後復發或治療已有腹膜轉移的晚期病人均取得瞭較明顯的療效.Tanaka等應用CCDD,絲裂黴素(MMC)及ETP聯合CHPP治療進展期胃癌23例,術後腹膜癌復發率僅8.7%,而對照組34例則為20.6%.Fujimoto等對術前已證實有腹膜癌細胞種植轉移的患者進行CHPP治療,術後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94.0%、78.7%和45.0%,而未經CHPP治療的7例則均於術後9個月內因腹膜癌復發而死亡.但也應該重視CHPP療法的副作用和並發癥.Hume等研究不同溫度的腹腔灌註液對大鼠空腸的影響,發現在43%持續30min時,被損傷的腸絨毛能夠恢復,44℃持續30min,損傷的腸絨毛不可逆轉,溫度超過43℃可導致大鼠小腸潰瘍、穿孔甚至死亡.CHPP療法能否增加術後腸麻痹、吻合口瘺、腹腔內出血、腸穿孔及腸粘連等並發癥,尚需進一步研究.

3.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與手術、化療並用,有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長生存期的作用,但迄今尚無突破性進展.臨床常用的有凍幹卡介苗、沙培林(0K-432)、雲芝多糖K(PSK)、香菇多糖、高聚金葡素、阿地白介素(白介素-2)、腫瘤壞死因子(TNF)、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LAK)細胞及幹擾素(INF)等.凍幹卡介苗在臨床應用已久,雖有一定療效,但並不顯著.OK-432是溶血性鏈球菌經青黴素和物理加溫處理的滅活制劑,具有激活粒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及補體等作用,每次肌註或皮內註射0.2~1KE,每周1~2次.PSK系從擔子菌屬瓦蘑CM-101株的培養菌中提取的蛋白多糖,具有活化巨噬細胞,增強吞噬功能等作用,每日3~6g,分1~3次口服.香菇多糖是水溶性的β葡聚糖,自香菇的熱水抽提物中獲得,具有活化T淋巴細胞、NK及K細胞等作用,每次靜滴或肌註2mg,每周1~2次.高聚金葡素系從一株高效、低毒的葡萄球菌代謝產物中提取的一種新型生物反應調節劑,作為第一個用於臨床的超級抗原類抗癌生物制劑,具有誘導產生IL-2、INF、TNF等細胞因子,激活T細胞、NK細胞及LAK細胞等作用,有作者認為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一般每天500~1000U,肌註,也可直接腹腔內註射.阿地白介素(IL-2)、TNF及LAK有報道對中晚期胃癌有一定療效,但資料不多,也缺乏嚴格的對照.幹擾素對胃癌的療效並不很肯定.

4.內鏡下治療

近年來,作為胃癌非手術療法的內鏡下治療有很大進展.方法有胃鏡下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mucoresectomy)和旨在破壞局部癌組織的激光、微波治療及酒精註射等.由於破壞局部組織的療法實施後,難以再活檢明確有無癌組織殘留,因此目前多主張采用黏膜切除法.胃鏡下治療一般用於早期胃癌或高齡、重癥病人不能耐受外科手術者.

(1)黏膜切除術

自1984年日本多田首先報道以來,至1995年底日本已累積報道3000餘例.本法先在癌灶底部註射適量生理鹽水,使病灶隆起,然後行電凝切除.適應證一般為:

①病灶直徑<2cm的早期胃癌或黏膜內癌;

②無淋巴結轉移;

③非潰瘍性病變.因潰瘍性病變術前不能明確浸潤深度,故Ⅲ型早期胃癌不適於此治療.多田對行此治療的113例早期胃癌隨訪5年以上,均未見復發,與同期外科手術治療的33例比較,兩者療效相似.因此,本法使非手術方法治愈早期胃癌成為可能,且具有對人體創傷小、適應證寬、穿孔等並發癥少,費用低等優點.

(2)激光治療

激光照射可使活體組織蒸發、凝固及蛋白質變性,高功率激光尚能使活體組織炭化.常用YAG激光,該激光功率高,快速照射療效好.絕對適應證為病變直徑<2cm的隆起型高分化黏膜內癌及病變直徑<1cm的非潰瘍性凹陷型癌,此外為相對適應證.日本報告一組YAG激光治療早期胃癌的癌殘存率和復發率,絕對適應證組為0%和9.1%,相對適應證組為9.1%和20.0%,6個月以上的癌轉陰率則兩組分別為95.0%和63.6%.

(3)微波治療

微波頻率介於高頻電和激光之間.高頻電凝和激光光凝之熱能系外部加熱,微波則系一種以生物體組織本身作為熱源的內部加熱又稱介質加熱.微波具有不炭化組織的凝固作用,使腫瘤壞死萎縮.≤2cm的非潰瘍分化型腺癌和黏膜內癌為其絕對適應證,>2cm的低分化型腺癌和浸潤至黏膜肌層者為相對適應證.田伏等治療早期胃癌37例,隨訪1~102個月,4例局部復發,8例因其他疾病死亡,調整後5年生存率達91.7%.因此認為本法安全、方便,局部根治性好,遠期療效高.

(4)酒精註射治療

經內鏡插入註射針,對準癌灶及其邊緣部分,分4~8點註射95%的酒精,每點約0.5ml.本法對病灶直徑<4cm的黏膜層癌,特別對小胃癌和微小胃癌較為理想,約50%的病例經治療後病灶縮小、局限、纖維化,隨訪活檢持續陰性.此外,近年國外日本等開始研究胃癌的腹腔鏡及腹腔鏡與胃鏡聯合操作的內鏡治療.方法有:腹腔鏡下胃楔形切除;腹腔鏡下胃黏膜切除術;腹腔鏡下R2胃切除術.腹腔鏡下手術的優點是損傷小、並發癥發生率低,但有易致腫瘤腹腔內種植的缺點.

5.術中放射照射

術中對第二站淋巴結組進行照射,可提高5年生存率.Ⅱ期以上的病例加用術中照射,其結果要比單純手術為好.目前,西醫治療胃癌仍以手術、放療、化療為首選.但由於放療對胃癌的敏感性低、療效差,加之胃部周圍重要臟器多,放射治療常傷及機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故一般較少采用(個別情況下,常使用放療與手術配合以提高手術切除率),多是先行手術切除.手術的最大優點是快捷瞭當地將腫瘤切除,解決瞭機體當前的致命傷.手術切除對局部治療效果極佳,不過,對全身治療與機體防禦反應的提高毫無作用.化療的優點是進行瞭全身的治療,而且對癌細胞的殺傷力很強,不管對原發的、殘留的、擴散的或轉移的,均有獨到與回生(有些腫瘤病人如果不化療,往往於短期內死亡)之功.其缺點是毒副作用大,使全身遭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害.對早期胃癌,應以手術為主,且效果良好,不過,由於胃癌初期常無顯著癥狀,缺乏臨床特征,多數患者到檢查發現時已是較晚期,超出瞭根治切除范圍,而化療往往使患者忍受不瞭它的副作用,甚至使患者的生存質量日趨惡化,因此,手術切除後配合中醫藥治療這一課題,頗值得深入探討.

胃癌 癍瘕積聚饮食

胃癌飲食宜忌

(1)宜多吃能增強免疫力、抗胃癌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扁豆、薏米、菱、金針菜、香菇、蘑菇、葵花籽、獼猴桃、無花果、蘋果、沙丁魚、蜂蜜、鴿蛋、牛奶、豬肝、沙蟲、猴頭菌、鮑魚、針魚、海參、牡蠣、烏賊、鯊魚、老虎魚、黃魚鰾、海馬、甲魚.

(2)宜多吃高營養食物,防治惡病質,如烏骨雞、鴿子、鵪鶉、牛肉、豬肉、兔肉、蛋、鴨、豆豉、豆腐、鰱魚、鯇魚、刀魚、塘虱魚、青魚、黃魚、烏賊、鯽魚、鰻、鯪魚、鯧魚、泥鰍、蝦、淡菜、豬肝、鱘魚.

(3)惡心、嘔吐宜吃蓴菜、柚子、橘子、枇杷、粟米、核桃、玫瑰、楊桃、無花果、薑、藕、梨、冬菜、芒果、烏梅、蓮子.

(4)貧血宜吃淡菜、龜、鯊、魚翅、馬蘭頭、金針菜、猴頭菌、蜂蜜、薺菜、香蕉、橄欖、烏梅、木耳、羊血、蠶豆衣、芝麻、柿餅、豆腐渣、螺等.

(5)腹瀉宜吃鯊魚、扁豆、梨、楊梅、芋艿、栗子、石榴、蓮子、芡實、青魚、白槿花.

(6)腹痛宜吃金橘、卷心菜、比目魚、鱟魚、蛤蟆魚、沙蟲、海參、烏賊、黃芽菜、芋頭花.

(7)防治化療副作用的食物:獼猴桃、蘆筍、桂圓、核桃、鯽魚、蝦、蟹、山羊血、鵝血、海蜇、鯇魚、塘虱、香菇、黑木耳、鵪鶉、薏米、泥螺、綠豆、金針菜、蘋果、絲瓜、核桃、龜、甲魚、烏梅、杏餅、無花果.

(1)禁食黴變或腐爛變質的食物.

(2)禁高鹽飲食.

(3)禁食過度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4)禁忌煙酒.

(5)手術以後的病人忌進牛奶、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以防發生傾倒綜合征.

(6)少吃或不吃熏烤的食品及過度醃制的蔬菜.

(7)忌食辛香走竄的食品,如香菜、孜然、胡椒、辣椒、蔥、芥末、蒜等.

(8)肥膩生痰食品:如肥肉、肥雞、肥鴨、各種甜食(含糖量較高的)、奶油、奶酪等.

(9)中醫傳統認為的“發"物:如羊肉、無鱗魚、豬頭肉、動物內臟、蝦蟹等海產品、公雞、狗肉、蠶蛹等.

(10)忌吸煙和喝酒,煙酒隻能使疾病進展得更快,有百害而無一利.冬天是養胃保胃的好時節.有胃炎的人,再加上飲食不規律,也許胃癌離你越來越近瞭.日本醫學專傢對30歲-40歲年齡組的人進行瞭多年的飲食狀況研究發現,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時間無規律者占38.4%

胃癌的食療方(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1)蔗薑飲:甘蔗、生薑各適量.取甘蔗壓汁半杯,生薑汁1匙和勻燉即成.每周2次,燉溫後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適宜胃癌初期用.

(2)紅糖煲豆腐:豆腐100克,紅糖60克,清水1碗.紅糖用清水沖開,加入豆腐,煮10分鐘後即成.經常服食,具有和胃止血,吐血明顯者可選用此食療方治療.

(3)陳皮紅棗飲:桔子皮1塊,紅棗3枚.紅棗去核與桔子皮共煎水即成.每日1次,此食療方行氣健脾,降逆止嘔、適用於虛寒嘔吐.

(4)萊菔粥:萊菔子30克,粳米適量.先將萊菔子炒熟後,與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藥方消積除脹,腹脹明顯者可選用.

(5)陳皮瘦肉粥:陳皮9克,烏賊魚骨12克,豬瘦肉50克,粳米適量.用陳皮、魚骨與米煮粥,煮熟後去陳皮和烏賊骨,加入瘦肉片再煮,食鹽少許調味食用.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此食療粥降逆止嘔,健脾順氣,腹脹者可首選此膳.

(6)萵苣大棗餅:萵苣250克,大棗250克,面粉500克.將萵苣切碎,大棗煮熟去核,與面粉混和後做餅即成.當點心服用,健脾益胃,燥濕利水;大便稀薄或腹瀉可選用.

(7)芡實六珍糕:芡實、山藥、茯苓、蓮肉、薏米仁、扁豆各30克,米粉500克.將上述全部加工成粉末與米粉合勻即成.每日2次或3次,每次6克,加糖調味,開水沖服,也可做糕點食用,此方健脾,止瀉效果良好.

(8)桂圓花生湯:花生連紅衣250克,大棗5枚,桂圓肉12克.大棗去核,與花生、桂圓一起加水煮熟即可.每日1次,養血補脾,貧血明顯者可用此方.

(9)烏梅粥:烏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將烏梅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粥,粥熟後加少許冰糖,再稍煮即可.每日1次,此方有收澀止血作用.

(10)麻仁粥:芝麻、桃仁各20克,粳米80克.用芝麻、桃仁和糯米共同煮粥即成.隔日1次,潤腸通便,大便幹燥秘結者可用此粥.

(11)芝麻粥:芝麻6克,粳米30克,蜂蜜適量.將芝麻炒香待米煮粥即將熟時加放,再加蜂蜜調勻即成.每日1次,此藥膳補血潤腸.

(12)魚肚酥:魚肚(大黃魚、鯉魚、黃唇魚、鰻魚的鰾均可作原料),芝麻油.魚肚用芝麻油炸酥,壓碎即成.每日3次,每次10克,用溫開水送服.此藥膳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淤、消腫.

(13)健胃防癌茶:向日葵桿蕊或向日葵盤30克.用上述原料煎湯即成.煎湯代茶,長期飲用,有防癌,抗癌消炎之功效.胃癌術後吻合口有炎癥者可選此膳.

胃癌 癍瘕積聚并发症

1、當並發消化道出血,可出現頭暈,心悸,柏油樣大便,嘔吐咖啡色物.

2、胃癌腹腔轉移使膽總管受壓時,可出現黃疸,大便陶土色.

3、合並幽門梗阻,可出現嘔吐,上腹部見擴張之胃型,聞及震水聲.

4、癌腫穿孔致彌漫性腹膜炎,可出現腹肌板樣僵硬,腹部壓痛等腹膜刺激癥.

5、形成胃腸瘺管,見排出不消化食物.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为你推荐

    髂-股靜脈血栓

    髂-股靜脈血栓

    髂股靜脈血栓是指髂靜脈或股總靜脈發生的累及或不累及其餘下肢靜脈或者下腔靜脈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 [详细]

    2021-12-25 06:59:00 admin

    嬰幼兒舌下囊腫

    嬰幼兒舌下囊腫

    舌下囊腫是由於舌下腺導管阻塞,唾液瀦留所引起.主要癥狀是新生兒的舌下有一個腫塊,開始時有黃豆粒大小,以後會日漸增大.... [详细]

    2021-12-24 14:53:00 admin

    復發性風濕病 M12.395

    復發性風濕病 M12.395

    復發性風濕病又名發作性風濕癥,Hench-Rosenberg綜合征、Hench綜合征和復發性風濕癥.其特點是急性關節炎和關節周圍炎反復發作,發作間歇期內無任何癥狀.... [详细]

    2021-12-25 06:46:00 admin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

    念珠菌病是由真菌念珠菌屬各菌種(Candidaspecies)引起的多種臨床綜合征.通常按受累的部位分為,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和侵襲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黏膜皮膚... [详细]

    2021-12-25 13:16:00 admin

    法樂四聯癥 四聯癥 法洛四聯癥

    法樂四聯癥 四聯癥 法洛四聯癥

    法樂四聯癥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在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中居首位.本病的病理解剖特征有四點:①肺動脈狹窄,②心室間隔缺損,③升主動脈開口向右側... [详细]

    2021-12-25 11:37:00 admin

    咖啡斑 L81.351 褐色胎記 咖啡牛奶斑

    咖啡斑 L81.351 褐色胎記 咖啡牛奶斑

    咖啡斑又稱咖啡牛奶斑,是出生時即可發現的淡棕色的斑塊,咖啡斑色澤自淡棕至深棕色不等,但每一片的顏色相同且十分均勻,深淺不受日曬的影響,大小自數毫... [详细]

    2021-12-25 01:42:00 admin

    小兒外部性腦積水 小兒頭大畸形 小兒腦外積水 小兒腦室外梗阻性腦積水 小兒良性蛛網膜下腔擴大 小兒假性腦積水

    小兒外部性腦積水 小兒頭大畸形 小兒腦外積水 小兒腦室外梗阻性腦積水 小兒良性蛛網膜下腔擴大 小兒假性腦積水

    外部性腦積水(externalhydrocephalus,EH)是發生在嬰兒期的一種良性、自愈性疾病.隨著神經影像學的發展,臨床發現有些頭顱較大的嬰兒,行頭顱CT和MRI檢查... [详细]

    2021-12-25 02:31:00 admin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I42.20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I42.20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屬於原發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類型,首先由日本學者Yamaguchi等於1976年報告.它與經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 [详细]

    2021-12-25 06:16:00 admin

    胎萎不長 胎不長 妊娠胎萎燥

    胎萎不長 胎不長 妊娠胎萎燥

    胎萎不長是指妊娠腹形小於相應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稱為胎萎不長,亦稱胎不長、妊娠胎萎燥.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详细]

    2021-12-25 14:04:00 admin

    腎囊腫 單純性腎囊腫 孤立性腎囊腫 renal cyst cyst of kidney

    腎囊腫 單純性腎囊腫 孤立性腎囊腫 renal cyst cyst of kidney

    腎囊腫(renalcyst,cystofkidney),或腎臟囊性疾病,顧名思義,是腎臟內出現與外界不相通的囊性病變的總稱.常見的腎囊腫如單純腎囊腫、腎盂旁囊腫以及多囊... [详细]

    2021-12-25 07:06:00 admin

    汗皰疹 出汗不良 出汗障礙 汗皰癥

    汗皰疹 出汗不良 出汗障礙 汗皰癥

    汗皰癥又稱出汗不良,為一種手掌、足蹠部的水皰性疾患.過去認為是由於手足多汗、汗液瀦留於皮內而引起,現在多認為汗皰癥為一種皮膚濕疹樣反應.精神因素... [详细]

    2021-12-25 01:44:00 admin

    視交叉病變 Suprachiasmatic lesions

    視交叉病變 Suprachiasmatic lesions

    視交叉是由雙眼視網膜鼻側半交叉纖維和雙眼視網膜顳側半不交叉纖維所共同組成.視交叉部的損害在臨床上比較多見,但很少是由其本身疾病引起,大多數是由... [详细]

    2021-12-24 14:32:00 admin

    皮膚幼蟲移行癥

    皮膚幼蟲移行癥

    幼蟲移行癥(larvamigrans)的術語首先在1952年由Beaver等提出,當時主要指弓首線蟲病(toxocariasis),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其他一些蠕蟲如顎口線蟲,四川並... [详细]

    2021-12-25 13:35:00 admin

    蠕蟲病

    蠕蟲病

    蠕蟲病是蠕蟲寄生於人體引起的疾病.我國地處溫、亞熱帶,其地理、氣候及土壤條件均適合腸道寄生蟲的生長繁殖,故蠕蟲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在... [详细]

    2021-12-25 06:18:00 admin

    腎鈣乳

    腎鈣乳

    腎鈣乳(calciummilkofthekidney)是指腎盞憩室內含鈣微粒組成的混懸液,實際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尿石癥.由於重力的關系,鈣乳微粒的位置隨體位的改變而有... [详细]

    2021-12-25 11:13:00 admin

    痰厥

    痰厥

    中醫病癥名.指因痰盛氣閉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癥.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經常動不動就猛烈咳嗽一番,導致有... [详细]

    2021-12-25 14:05:00 admin

    膿窠瘡

    膿窠瘡

    膿窠瘡是一種皮損部位較深在的化膿性皮膚病,愈合較慢,愈後留有瘢痕.本病西醫稱之為深膿皰瘡.... [详细]

    2021-12-25 01:51:00 admin

    牙列擁擠

    牙列擁擠

    牙列擁擠是錯合畸形中最常見者,可表現為牙齒擁擠錯位排列不齊;而擁擠牙齒的齲及牙周病發生率均較正常排列牙齒為高.同是牙列擁擠十分明顯地影響外觀,嚴... [详细]

    2021-12-24 14:42:00 admin

    小腦腦橋角腦膜瘤

    小腦腦橋角腦膜瘤

    橋小腦角腦膜瘤包括腫瘤起於巖骨後面,或侵及小腦幕者,但不含起源於斜坡的腦膜瘤.許多無癥狀腦膜瘤多為偶然發現.多發腦膜瘤偶爾可見,文獻中有傢族史的... [详细]

    2021-12-25 13:02:00 admin

    尿道憩室 N36.101

    尿道憩室 N36.101

    尿道憩室(urethraldiverticulum)是指尿道周圍與尿道相通的囊性腔隙.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後天性的.先天性尿道憩室以女性多見,多為單發,位於尿道與... [详细]

    2021-12-25 11:07:00 admin
关于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