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百科
念珠菌病是由真菌念珠菌屬各菌種(Candidaspecies)引起的多種臨床綜合征.通常按受累的部位分為,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和侵襲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包括口咽念珠菌病或鵝口瘡、食管炎和陰道炎;侵襲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有念珠菌血癥、慢性播散性或肝脾念珠菌病、心內膜炎和內眼炎.在大多數患者中,念珠菌病為機會感染性疾病.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病因
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是白念珠菌(C.albicans),其次為光滑念珠菌(C.glabrata)、克柔念珠菌(C.krusei)、熱帶念珠菌(C.tropicalis)、乳酒念珠菌(C.Kefyr)、季也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sis)、葡萄牙念珠菌(C.lusitaniae)等.
念珠菌是人類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感染的發生取決於真菌毒性和機體抵抗力兩方面.寄居狀態下念珠菌呈孢子相,條件適宜時可轉變為菌絲相,後者可分泌一些胞外蛋白酶,促進其對上皮的粘附能力;白念珠菌分泌的天冬氨酸蛋白酶還可降解皮膚角蛋白、抑制宿主的SIgA,促進菌體對組織的入侵和擴散.宿主方面的易感因素有:①各種原因所造成的皮膚黏膜屏障保護作用降低;②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造成體內菌群失調;③內分泌紊亂造成機體內環境變化;④原發和繼發的免疫功能下降.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症状
念珠菌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可歸納為皮膚黏膜念珠菌病(圖11-7)和深部念珠菌病兩大類,每一類又可分為許多臨床類型.
(一)皮膚念珠菌病
1.念珠菌性間擦疹(candidalintertrigo) 好發於肥胖多汗者和糖尿病患者的腹股溝、會陰、腋窩、乳房下等皺褶部位,從事水中作業者常發生於指間(尤其3、4指間).皮損為局部潮紅、浸漬、糜爛,界限清楚,邊緣附著鱗屑,外周常有散在炎性丘疹、丘皰疹及膿皰.自覺瘙癢或疼痛.
2.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mucocutaneouscandidiasis) 是一種少見的慢性復發性念珠菌感染,多從幼年起病,常伴有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異常,缺鐵性貧血及維生素缺乏.好發於頭皮、顏面及四肢.皮損初起為丘疹、紅斑,上附鱗屑,逐漸形成肉芽增生性斑塊或疣狀結節,表面覆蓋蠣殼狀污褐色痂,粘著不易去除,周圍有暗紅色炎性浸潤,掌蹠損害呈彌漫性角質增厚.黏膜損害表現為口角糜爛、口腔黏膜白斑,偶可累及咽喉、食管黏膜,影響吞咽.甲、陰部亦可受累.
3.念珠菌性甲溝炎及甲真菌病(candidalparonychiaandonychomycosis) 多累及浸水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好發於手指和指甲.甲溝炎表現為甲溝紅腫,有少量溢出液但不化膿,甲小皮消失,重者可引起甲床炎,自覺痛癢;甲真菌病表現為甲板增厚渾濁,出現白斑、橫溝或凹凸不平,但甲表面仍光滑,甲下角質增厚堆積或致甲剝離.
4.念珠菌性肉芽腫(candidalgranuloma) 又稱深在性皮膚念珠菌病,是一種少見的臨床類型.多累及免疫力低下的嬰兒或兒童,尤其是細胞免疫缺陷者,亦見於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成年患者.好發於頭皮、面、甲溝等部位.皮損為血管豐富的丘疹、水皰、膿皰和斑塊,表面覆蓋很厚的黃褐色粘著性痂屑,少數皮損呈皮角樣角質增生,去除角質增生後基底為肉芽組織.
(二)黏膜念珠菌病
1.口腔念珠菌病(oralcandidiasis) 以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又稱鵝口瘡)最常見.多累及老人、嬰幼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艾滋病患者),新生兒可通過母親產道被感染.一般起病急、進展快,在頰黏膜、上顎、咽、齒齦、舌等黏膜部位出現凝乳狀白色斑片,緊密附著於黏膜表面,不易剝除(假膜),用力剝離後露出糜爛性潮紅基底.
老年人尤其鑲假牙者可發生慢性增生性口腔念珠菌病,表現為增生性白斑.念珠菌性口角炎常與鵝口瘡或其他類型念珠菌病伴發,表現為口角潮紅、皸裂.
2.外陰陰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 多累及育齡期婦女,可通過性接觸傳染.表現為外陰及陰道黏膜紅腫,白帶增多,呈豆渣樣、凝乳塊狀或水樣,帶有腥臭味.自覺瘙癢劇烈或灼痛.部分患者可反復發作稱復發性外陰陰道炎,妊娠、糖尿病、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及耐藥性的產生等是復發因素.
3.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candidalbalanoposthitis) 多累及包皮過長或包莖的男性,可通過性接觸傳染.表現為包皮內側及龜頭彌漫性潮紅,附著乳白色斑片,或分佈許多針帽大小的紅色小丘疹,伴有脫屑,可波及陰囊產生紅斑和脫屑.自覺瘙癢或無明顯自覺癥狀.
消化道念珠菌病最常見,可由口咽念珠菌下行感染而來,好發於食管和腸道.食管炎表現為黏膜白色假膜、表淺潰瘍、黏膜粗糙增厚等,導致吞咽困難或疼痛;腸炎表現為腹痛、腹瀉,大便呈黃綠色水樣、豆渣樣或泡沫樣. (三)內臟念珠菌病 根據念珠菌侵犯臟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呼吸道念珠菌病多為繼發感染,常表現為支氣管炎、肺炎.主要表現為低熱、咳嗽,咳粘稠膠狀痰,偶帶血絲,重者呼吸困難、高熱、胸痛、雙肺可聞及濕性囉音,可發展為胸膜炎、胸腔積液及肺空洞形成.
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者還可發生念珠菌性菌血癥,引起腎盂腎炎、膀胱炎、腹膜炎、心內膜炎等,嚴重者可累及肝脾等多臟器導致死亡.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检查
念珠菌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因而診斷應根據相應臨床特點並結合真菌學檢查.鑒於念珠菌是人體常駐菌,所以來自皮膚、黏膜、痰、糞的標本培養陽性或鏡檢隻見到少數孢子時,隻能說明有念珠菌存在,不能診斷為念珠菌病,隻有鏡檢看到大量出芽孢子、假菌絲或菌絲,才說明該菌處於致病狀態.若血液、密閉部位的體腔液、深部組織標本培養出念珠菌可確診為深部感染,通過形態學和生化試驗可作出菌種鑒定.必要時做病理檢查,發現真菌侵入組織可作出診斷.
念珠菌性間擦疹應與濕疹進行鑒別;念珠菌性尿佈疹應與尿佈皮炎、紅痱進行鑒別;念珠菌性甲溝炎應與細菌性甲溝炎進行鑒別;念珠菌性肉芽腫及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應與暗色真菌引起的增生性皮損進行鑒別;慢性增生性口腔念珠菌病應與口腔扁平苔蘚及黏膜白斑進行鑒別;念珠菌性陰道炎應與細菌性、滴蟲性陰道炎進行鑒別.真菌學檢查是以上鑒別診斷的主要手段.
念珠菌病 假絲酵母病预防
一、預防
預防:
念珠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也可以寄生在正常人體皮膚,口腔、胃腸道、肛門和陰道粘膜上而不發生疾病,是一種典型的條件致病菌,當機體抵抗力減低或出現促使念珠菌生長繁殖條件時,則念珠菌可侵入組織而發病.故應保持皮膚黏膜完整、清潔、幹燥,註意口腔衛生;積極治療誘發念珠菌病的有關疾病;合理應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放射治療;註意飲食清潔,不吃變質的食物.加強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及時控制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的各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