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與抑鬱癥
絕經與抑鬱癥百科
抑鬱是一種情緒障礙,不少婦女在絕經前數年就已經出現輕微的情緒障礙.多半周期性地出現在月經來潮前數天,而在月經來潮後自然緩解,即“經前綜合征".這些患者圍絕經期抑鬱癥的發病危險可能增加.另外,潮熱和夜汗所導致的睡眠中斷可明顯影響次日的情緒,導致煩躁、抑鬱、註意力不集中等.女性在絕經過渡期,面臨生理、心理和社會角色的巨大變化.生理上從育齡期向老年期過渡,卵巢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性激素逐漸缺乏,可能出現絕經癥狀以及骨質疏松、高脂血癥、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等一系列健康問題;心理上面臨子女成傢,傢庭結構變化,或由於生育能力喪失、體形改變而失去自信;在工作崗位上,由於接近退休年齡,將由幾十年來熟悉和繁忙的崗位回到賦閑的傢庭生活,社會角色發生改變,若缺乏適應新情況、開拓新環境的勇氣,可能出現明顯的焦慮、抑鬱情緒;隨著年齡增長,上述老年疾病也日益增多,由此帶來的心理壓力不容忽視.絕經過渡期巨大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角色變化帶來的情緒問題,反過來又可能加重傢庭和社會負擔.絕經引起的情緒問題已日益受到婦產科、精神科等領域的重視.進行合理的治療,將明顯改善此期婦女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和傢庭的負擔,為美好的晚年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絕經與抑鬱癥
絕經與抑鬱癥病因
年齡因素(85%):
Avis(1994)對2565名45~55歲的婦女進行瞭5年的隨訪,發現圍絕經期長於27周的婦女,患抑鬱癥的危險增加,Gartrell(2000)對253名圍絕經期和絕經後的婦女進行瞭情緒與孕產次數,口服避孕藥,月經狀況之間關系的調查,發現40%的婦女在絕經時經歷瞭抑鬱,其中僅8%接受瞭抗抑鬱治療,而46%接受瞭HRT治療,提示多數婦女把更年期的情緒問題歸結為絕經所致,Borissova(1998)調查瞭322名絕經後婦女,並以295名非絕經的婦女作對照,結果提示絕經後婦女的抑鬱和性生活障礙問題突出,20%抑鬱,50%焦慮,13%自我評價非常低
其他因素(15%):
癥狀與經濟收入,婚姻是否穩定,是否絕經和是否采取HRT密切相關,Bosworth(1999)對581名45~54歲的婦女進行瞭調查,28.9%的婦女有抑鬱癥狀,該癥狀與缺乏運動,收入低,服用口服避孕藥,絕經癥狀(睡眠障礙,情緒波動,記憶力下降等)有關,與月經狀況無關,Fry(1999)對29名絕經前行預防性卵巢切除的婦女進行調查,結果提示與正常婦女相比,其軀體癥狀和情緒問題明顯突出,對癌癥的憂慮並未減少.
發病機制
1.生物學原因
已證實,抑鬱癥有一定的神經生物學變化基礎,主要是大腦神經突觸間隙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等神經遞質含量減少;同時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軸內分泌調節功能的失調有關.
2.社會心理學假設
臨床研究證實不良生活事件,如離婚,喪偶,下崗,患病均可導致抑鬱癥的發生,病情加重並促進復發,長期的生活逆境,如慢性疾病,傢庭不和,生活拮據,個性消極被動和缺乏社會支持也可誘發抑鬱癥.
絕經與抑鬱癥
絕經與抑鬱癥症状
抑鬱是一種心境狀態,抑鬱心境常持續2周存在,並以早上最重為特征,白天逐漸減輕,到晚上最輕,抑鬱癥是以持續,顯著的心境低落,缺乏愉快感和動力為主要特征的疾病.
1.典型表現
抑鬱表現在情緒,行為和軀體三個方面,情緒癥狀為顯著的抑鬱心境;喪失興趣和愉快感;自信心下降或自卑;無價值感或內疚感;感到前途暗淡;出現自傷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行為癥狀為進食障礙,註意力難以集中,軀體癥狀為睡眠障礙;疲乏;精力下降;性欲減退等.
2.軀體癥狀
研究發現抑鬱癥患者較多地表現出軀體癥狀(表1),可涉及全身各系統,如胃腸道癥狀(上腹脹滿,惡心,便秘),心血管癥狀(心慌,胸悶,早搏,心動過緩,心前區不適),皮膚癥狀(脫發,皮膚瘙癢)以及運動遲緩等,癥狀多變,嚴重程度不一,常導致病人反復就診,接受多項檢查,而陰性的結果又驅使病人再次就診和進一步檢查,如此反復,極大地增加瞭傢庭,社會和醫療負擔.
3.精神癥狀
抑鬱癥的病人可能出現幻覺或妄想.
4.非典型癥狀
(1)食欲增加或體重明顯增加.
(2)睡眠增加(至少增加2小時餘).
(3)四肢沉重或鉛樣感覺,有時持續數小時之久.
(4)個性對人際交往中被拒絕特別敏感,以致使社交功能受損,一般來說,非典型癥狀常見於抑鬱發病年齡較早者,並以女性更多見.
5.心境惡劣
是指癥狀較輕但持續長達數年之久,患者心境抑鬱,缺乏興趣,精力下降,社交退縮,註意力和記憶力下降,感到沒有能力,自卑,內疚,易激惹,憤怒,絕望和無助等,心境惡劣的人群發病率為3%~5%,64歲以下的任何年齡段,女性心境惡劣發病率均高於男性.
絕經與抑鬱癥
絕經與抑鬱癥检查
激素水平監測.
絕經與抑鬱癥预防
老年人在心理衛生保健上,應重視以下幾點:
①防止老年期心因性疾病的發生:要改善退休老人的福利待遇,提高其物質生活水平,協調其傢庭生活,豐富文化生活內容,並減少精神緊張,對已發生心因性疾患者,應充分地重視環境調整與精神治療.
②防止老年性譫妄:在伴發軀體性疾病的同時,高齡患者易產生老年性譫妄,故應積極早期防止軀體疾病,註意患者對使用的任何藥物的耐受情況,當解除瞭軀體疾患或營養,代謝失調之後,老年性譫妄是可望恢復常態的.
③註意改善腦功能狀態,防止一些缺血性腦疾患導致的精神異常,要防止腦動脈硬化的發展,加強腦血循環,必要時可以進行預防性治療措施,如服用降血脂,減輕血管脆性,促進小動脈擴張的藥物等.
④開展老年心理衛生的宣傳與咨詢,普及醫療衛生常識,增強老年人的適應能力,以早期發現,及時診治,減少老年人的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
在女性中更年期的機體變化比較顯著,女性在45~50歲時,卵巢停止排卵,月經停閉,性腺活動的衰退改變較為突出,隨之產生的是整個內分泌系統以及相關的新陳代謝都發生瞭變化,自主神經也有著明顯的失調,因此也影響大腦皮質的高級神經活動,處於更年期的婦女,常有體弱力衰,力不從心以及焦慮,不安感,再加上外貌的日趨衰老和自主神經功能的不穩定,不少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更年期癥狀群,少數人,在某些精神創傷的促發下,發生瞭更年期憂鬱狀態或偏執狀態,在青年時期患有情感性精神病者,處於更年期時也易發病,臨床多以焦慮抑鬱狀態為主要病象,處於更年期階段的女性,要加強體質鍛煉,保證充足睡眠並要註意身心健康,註意防止精神創傷和軀體疾病,對已存在瞭更年期癥狀群者,要及時采用內分泌等治療,對疑有情緒反常,疑慮多端者,應早期檢查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