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硬膜下積液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百科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是指硬膜下腔在外傷後形成大量的液體瀦留,又名外傷性硬腦膜下水瘤(traumaticsubduralhydroma).是因顱腦損傷時,腦組織在顱腔內強烈移動,致使蛛網膜被撕破,腦脊液經裂孔流至硬腦膜下與蛛網膜之間的硬腦膜下間隙聚集而成.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病因
外傷因素(35%):
一般認為頭外傷時,腦在顱內移動,造成腦池或腦表面的蛛網膜破裂並形成一個活瓣所致,一般為50~60ml,多者在100ml以上,臨床上根據出現癥狀的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
疾病因素(65%):
由於蛛網膜破孔恰似一個單向活瓣,腦脊液可以隨著病人的掙紮,屏氣,咳嗽等用力動作而不斷流出,腦脊液進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回流,逐漸形成張力性液體瀦留,覆蓋於額,頂,顳表面,引起腦組織受壓的表現,急性期者液體多呈血性,即蛛網膜下腔出血,血性腦脊液進入硬腦膜下腔,亞急性者呈黃色液體,慢性者多為草黃色或無色透明液體,一般硬膜下積液的蛋白含量較正常腦脊液為高,但低於血腫液體.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症状
急性硬膜下積液的表現與急性,亞急性硬膜下血腫相似,但原發性腦損傷一般較輕,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升高與腦受壓的局限性體征,病情的進展比硬膜下血腫緩慢,慢性者與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癥狀相似,起病隱襲,往往不被註意,直到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精神障礙及腦受壓征象才就診,嚴重時出現昏迷,瞳孔散大,去大腦強直等腦疝癥狀.
臨床特征為輕型或中型閉合性頭傷,腦原發性損傷往往較輕,傷後有逐漸加重的頭疼,嘔吐和視盤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病程發展多為亞急性或慢性,偶爾可呈急性過程,嚴重時亦可導致顳葉鉤回疝,約有30.4%的病人出現單側瞳孔散大,約半數有意識進行性惡化及錐體束征陽性,硬腦膜下積液量一般為50~60ml,多者可達150ml,其性狀,急性者多為血性腦脊液,稍久則轉呈黃色清亮液體,蛋白含量稍高於正常.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检查
1.CT掃描:顯示為新月形低密度影,CT值7Hu左右,近於腦脊液密度,占位表現較硬膜下血腫輕,硬膜下積液可發展為硬膜下血腫,可能系再出血所致,其CT值可升高.
2.MRI:無論急性或慢性硬膜下積液,在MRI上均呈新月形長T1與長T2信號,信號強度接近於腦脊液.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预防
硬腦膜下積液病人,原發性腦損傷一般較輕,如果處理及時合理,效果較好,若腦原發性損傷嚴重及/或伴有顱內血腫者,則預後較差,死亡率可達9.7%~12.5%
1、預防腦損傷:引流管應嚴格偏向硬腦膜方向,不要貼附腦組織,以免插管或拔管時損傷腦組織.
2、術後要註意補充等滲液,引流管抬高15cm,維持正常顱壓,必要時取平臥或頭低位,有利於腦組織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