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百科
所謂心腦血管疾病就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的疾病統稱.也被稱為“富貴病"的“三高癥".60歲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壓的同時還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據衛生部2007年統計數字顯示,據國外的資料顯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並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多種老年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病因
高血壓(28%):
長期高血壓可使腦動脈血管壁增厚或變硬,管腔變細.當血壓驟升時,腦血管容易破裂發生腦出血;或已硬化的腦部小動脈形成一種栗粒大小的微動脈瘤,當血液波動時微動脈流破裂而造成腦出血;或高血壓加快動脈硬化過程,動脈內皮細胞液受到損傷,血小板易在傷處聚集,又容易形成腦血壓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血液粘稠(30%):
現代生活節奏緊張,傢庭、事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情緒也愈來愈不穩定;同時,過量飲酒、攝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運動,加之生活環境的污染,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急劇下降,攝入體內的負離子也就不足,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血液流速會減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腦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時預防、調理,將會引發冠心病、高血壓、腦血栓、脂肪肝等心腦血管疾病.
吸煙(15%):
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發病率高得多,蛛網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中,吸煙占第一位.煙堿可促使血漿中的腎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內皮細胞收縮,引起血液粘滯因素的升高.
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非正常代謝(15%):
眾所周知,血管組織和人體的其他組織一樣在一定周期內完成新陳代謝,血管壁平滑肌細胞謝的過程,但是由於新的細胞組織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這樣就容易產生炎癥血管收縮不暢,就像是一條破爛不堪的舊管道,隨時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時他也受神經系統的支配,因此神經系統不正常也能夠導致供血的紊亂.所以心腦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萬不要單純的考慮血液的變化對血管的影響,要全面的考慮,仔細的分析心腦血管疾病產生的原因,進行多元化的治療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症状
紫紺(Palpitation)是主觀感覺及客觀征象的綜合癥狀.主觀上患者感覺心臟跳動快速、不整或搏動有力.客觀檢查可見心跳頻率過快、過緩或不齊,即有心率和心律的變化.
呼吸困難(dyspnea)也是主觀感覺和客觀征象的綜合表現.主觀上感覺呼吸費力,客觀上呼吸次數增多,動作快而幅度加大.
胸部的各種器官都可以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如腦梗塞,肺炎,急性氣胸,氣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癥,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膚帶狀皰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導致呼吸困難.心臟病的呼吸困難多為漸進性,逐步加重.
1.運動性呼吸困難(exertionaldyspnea):中國科學院腎病檢測研究所正常人在劇烈運動時也有呼吸困難感覺,停止運動後很快恢復.心臟病患者在常人不會發生呼吸困難的活動量時出現癥狀,而且恢復慢甚至於不恢復.
2.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表現不能平臥或不能長時間地平臥,斜靠位甚至於端坐,雙下肢垂於床邊.不能平臥的機制是:
①平臥時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臟增多,加重瞭心臟的工作負荷;②平臥時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臥位的肺活量有輕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達-25%).
3.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paroxysmalnocturnaldyspnea):又稱為“心源性哮喘",以區別於肺臟疾病引起的哮喘.
發生機制除上述的兩點外,入睡後呼吸中樞敏感性降低,肺臟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顯的缺氧,使患者從睡夢中驚醒已感到呼吸極度困難.病人立即從臥位改變為坐位,甚至站立位,癥狀才能逐漸緩解.
4.急性肺水腫(acutepulmonaryedema):是最嚴重的一類型呼吸困難,可以影響患者生命,需要急癥急癥處理.病人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明顯的缺氧,不斷咳粉紅色泡沫樣痰.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检查
常見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其中冠心病最為重要.
冠心病多是在一系列危險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的,這些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和糖尿病等,因此體檢首先應該檢查血壓,測量血脂、血糖(葡萄糖耐量試驗),如果有這些危險因素,需要積極控制,避免心臟病的發展.其次,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多有心電圖、心臟超聲的異常,這兩項檢查在心臟病的診斷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因此懷疑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做心電圖和心臟超聲.
另外,對明確的或高度懷疑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補充必要的檢查,如有勞力性胸悶胸痛,或檢查發現可疑的冠心病,需要針對冠心病補充心電圖負荷試驗、冠脈CT檢查甚至冠脈造影等.如有心律失常,可能需要做24小時心電圖甚至心臟電生理檢查等.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预防
身體超重
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可導致超重與高血壓.研究表明,體重指數與血壓呈正相關,體重每相差10千克,收縮壓相差約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張壓相差約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壓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對11萬餘名女性進行長達16年的隨訪,發現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及鈉攝入與腦卒中呈正相關,是人群腦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決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攝入每天不超過50克為宜,且飽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過高.
蛋白質缺乏曾經有調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國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腦卒中的比率高3倍,兩組人群血壓水平無顯著差異,但夏威夷人群動物蛋白攝入顯著高於日本本土人群,且發現動物蛋白與腦卒中呈負相關,動物蛋白可以抑制腦卒中的發生.但過多蛋白質攝入也導致過量脂肪攝入,並加重腎臟負擔.老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蛋白質1.2-1.5克為宜,其中至少有1/3為優質蛋白質,如魚、蛋、奶類、瘦肉、豆制品,食用魚類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腦卒中發病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