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
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百科
鸚鵡熱衣原體與肺炎支原體和肺炎衣原體相比是一個較早發現的病原體(17世紀末),那時認為鸚鵡是該病原體的宿主而將其引起的疾病稱為鸚鵡熱(psittacosis,parrotfever).
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
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衣原體隸屬於衣原體目(Chlamydiales)衣原體科(Chlamydiaceae)的衣原體屬(Chlamydia),共有4種:鸚鵡熱衣原體,肺炎衣原體,沙眼衣原體及牛羊衣原體(C.pecorum),後者未發現對人類有致病,它們是能通過除菌濾器的專性細胞內寄生物,在無活細胞培養基上不能增殖,而是以真核細胞獲取熱能,具有細胞壁和膜以及自身獨立的酶系,在宿主機體的上皮細胞內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並有其獨特的發育周期,在易感的細胞質內形成包涵體,嗜堿性染料及革蘭染色陰性,對人類致病的三種衣原體外膜主蛋白基因的同源性:鸚鵡熱衣原體與肺炎衣原體之間為71%;它們與沙眼衣原體之間為68%,而各種間染色體的DNA同源性相關卻不到10%,而在素有本屬模式種地位的鸚鵡熱衣原體各株間DNA的同源性差異雖大,仍在20%~100%之間.
新近論點認為鸚鵡熱衣原體原是含異基因病原(heterogeneous)並致多種異相疾病的一大組群,在其諸多自然宿主中引起廣譜的疾病,例如腸炎,胎盤炎,乳腺炎,多發關節炎,腦膜腦炎,肺炎,結膜炎及角膜結膜炎,等等.
鸚鵡熱衣原體是Lewithai在柏林,Coles在英格蘭及Lillie在美國於1930年同時發現的,曾稱為L.C.L小體,後來Lillie曾稱為鸚鵡熱立克次體,它的發育形態有兩個型:一是具有二分裂方式增殖能力的滋養體型的網狀小體(reticulatebody);另一是具有感染能力的原始小體(elementarybody),原始小體呈圓形,直徑約0.3~0.4?m,含有等量的DNA與RNA,DNA聚集在電子致密的核體上,RNA主要分佈於胞質的核糖體內,網狀小體直徑約0.5~3.0?m,DNA不規則地散在於細胞質中,RNA則多於DNA的三倍並集中分佈在胞質的核糖體內.
遊離於細胞外的原始小體進入易感的宿主細胞,再組合成網狀小體,並以二分裂方式反復增殖,進而聚合成有感染性的新一代原始小體,在宿主細胞內呈包涵體形,繼之隨被感染的宿主細胞的破裂而遊離出來,再不斷感染宿主健康細胞,完成其一個世代發育周期,通常需24~48h,有時或需更長時間,它們在細胞培養中的發育過程分為三期,首先是代謝基礎組建期,然後是合成DNA,RNA及蛋白的盛期,最後則是感染性原始小體的成熟期,該種衣原體能在多種細胞培養系統中獲得良好的發育條件,常用的有猴BSC-1細胞及BGMK細胞,人Hela細胞,KB細胞及McCoy細胞,還有鼠L細胞和小白鼠巨噬細胞,地鼠腎細胞,雞胚卵黃囊以及成纖維細胞或絨毛尿囊膜細胞等,在Mc??-Coy細胞內生長迅速,尤適於分離及培養.
在鸚鵡熱衣原體細胞壁上分佈有屬和種特異的兩類不同的抗原結構,屬抗原為脂多糖,耐煮沸和耐135℃高溫加壓,脫氧膽酸鹽可使其從細胞壁脫落,高碘和卵磷脂酶也可使之滅活,鸚鵡熱衣原體可在-75℃或冷凍幹燥狀態下保存,在7.5%葡萄糖脫脂乳溶液中能較好存活,對乙醚敏感,30min可被滅活,0.1%甲醛或0.5%酚溶液作用24h均可滅活,25%乙醇或40%甲醇均可不加熱而直接滅活,若60℃加熱10min或37℃加熱2~3h都可使其喪失感染力.
(二)發病機制
病原體經上呼吸道侵入後,在局部單核巨噬細胞中繁殖,通過血行散佈至肺等器官,病變常見於肺部,也累及網狀內皮系統,肺部病變主要是小葉性及間質性肺炎,從肺門至周邊,以下肺為顯,肺泡有炎癥細胞浸潤和滲出,肺泡腔可充滿液體,偶見出血及大量纖維蛋白滲出,肺泡壁和肺間質組織明顯增厚,出現水腫及壞死,肝臟有炎癥及小灶性壞死,脾可腫大,胸膜,心,腎,神經系統及消化道可出現病變,在肺巨噬細胞,心包和心肌,肝星形細胞內均可見到嗜堿性包涵體.
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
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症状
1.潛伏期5~21天,短者3天,長者45天.
2.癥狀
起病急驟,突然高熱達39~40℃,可伴有惡寒戰栗,有劇烈而彌漫性的頭痛,可持續7~10天,常大汗不止並有惡心嘔吐,有肌痛,咽痛及胸痛等,肌痛累及全身,尤其是軀幹和四肢,嚴重時甚至難以獨立,多數患者都有呼吸道癥狀,咳嗽多發生在第3~6病日,以幹咳為主,肺炎發生率高達85%~90%,病情發展時可出現發紺,煩躁,譫妄,昏迷等,偶有鼻出血或斑疹,伴有緩脈.
3.體征
疲憊憔悴,咽部充血,肺部呼吸音減弱或有少量濕囉音,重者有肺實變征,胸部X線攝片可見支氣管炎型的肺浸潤灶,以下葉為多,或表現為間質性肺炎,有時可見粟粒樣實變灶,肝,脾大,半數病人肝功能不正常,偶見玫瑰疹及眼結膜炎.
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
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检查
1、末梢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有增減,淋巴細胞始終正常,嗜酸細胞減少,多數患者呈核左移或出現中毒顆粒,血沉加快.
2、急性期患者血,痰,鼻咽分泌物或活檢標本中分離病原體,陽性率通常僅11%~17%,且有實驗室感染的可能,故少用於診斷.
3、取發病2周內及恢復期(6周後)的血清做補體結合試驗,效價4倍以上增長即可確診,若效價在1∶16以上也有診斷意義,間接免疫熒光檢測特異抗體可用於早期快速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
4、必要時對接觸過的可疑鳥類作病理及病原學檢查,以確診傳染源及患者被感染的過程.
5、胸部X線攝片可見支氣管炎型的肺浸潤灶,以下葉為多,或表現為間質性肺炎,有時可見粟粒樣實變灶.
鸚鵡熱 A70.X01 鳥疫 衣原體病预防
(1)流行性鸚鵡熱是能被預防的疾病,即通過檢疫和對一切進口鸚鵡應用四環素.
(2)一定要避免與鴿棚內已感染的鴿子(如賽鴿和信鴿),其他發病的鳥類,羽毛塵埃及鴿籠內的東西接觸.進口鸚鵡必須用金黴素處理過的飼料強制性喂養45天以控制傳播,這種辦法一般(並非絕對)可消滅鳥血液和糞便中的病原體.這一措施也有助於控制本病在為出售而飼養的火雞中流行.由於咳嗽的飛沫和痰液可以通過吸入而感染別人,所以當根據臨床和流行病學背景(接觸可能的傳染源)懷疑本病時,應對病人嚴加隔離.
(3)預防非鸚鵡鳥類所致鸚鵡熱困難較多,因此仍將成為人類感染的可能來源.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尤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