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
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百科
顱腦損傷(craniocerebralinjury)是引起兒童死亡和致殘的最常見的原因,因為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對損傷較敏感及兒童時期活動多,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容易受到意外傷害導致顱腦損傷.許多研究也顯示在全年齡組顱腦外傷中,5歲以下是一個發病高峰期.
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
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病因
(一)發病原因
1.主要原因
引起兒童顱腦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墜落,撞擊,新生兒顱腦損傷主要由產傷引起.
2.分類及分型
顱腦損傷的分類及分型:
(1)分類:顱腦損傷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①原發性腦損傷:包括腦震蕩,腦挫裂傷,原發性腦幹損傷,硬腦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多發血腫或混合性血腫,腦室內出血等.
②繼發性腦損傷:包括腦移位或腦疝引起的壓迫性損傷,彌散性腦腫脹和腦梗死等.
(2)分型:
①根據哥拉斯格昏迷評分分型:根據傷後神經體征表現(哥拉斯格昏迷評分)可將其分為3型:輕型(13~15分);中型(9~12分);重型(3~8分).
②按損傷的程度分型:也可將分為4型:
A.輕型:無顱骨骨折,且意識喪失不超過30min.
B.中型:顱骨骨折,輕度腦挫裂傷,或傷後意識喪失達30min至12h.
C.重型:所有顱內血腫,腦挫裂傷,腦幹損傷,意識喪失12h以上或意識障礙逐漸加重者.
D.特重型:傷後深昏迷伴去大腦強直,出現雙瞳散大,生命體征嚴重紊亂或呼吸已近停止者.
(二)發病機制
兒童顱腦損傷的特點:兒童未發育成熟的顱腦結構特征對外傷的即刻效應起重要作用,嬰幼兒顱骨薄而彈性好,骨縫未閉合,在外力作用下易變形,可緩沖撞擊的能量,減輕加速性損傷,幼兒前中顱窩底相對平坦光滑,對移動腦組織的摩擦抵抗力小,可減輕減速性對沖傷,另外,小兒的蛛網膜下腔較成人小,腦組織可以活動的幅度小,因此小兒顱腦外傷導致的腦表面挫傷較少.
但是,小兒顱腦結構也有加重損傷效應的一面,小兒頭皮各層之間連接疏松血管豐富,損傷後可引起廣泛頭皮下血腫且血腫不易自限,常常造成失血性休克;小兒顱骨骨折伴硬膜撕裂者,因腦搏動的沖擊而使骨折線可進行性增寬,形成兒童特有的生長性骨折,可造成骨質缺損,甚至可形成局部腦膨出;小兒腦組織血流量較成人大,腦表面血管密集,外力下顱骨變形造成血管撕裂後,出血比較兇猛;小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組織通透性高,外傷後腦組織水腫,腫脹明顯,往往加重繼發性腦損傷.
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
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症状
新生兒顱腦損傷幾乎都是產傷所致,多因顱骨變形引起顱內出血,且常伴有腦缺氧損害,可表現為產後不哭,面色蒼白,四肢活動少,呼吸急促或不規則,體征有顱骨變形,囟門張力增高搏動差,四肢肌張力和肌力減弱或生理反射消失等,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穩定性差,故發生腦組織挫裂傷時,臨床反應嚴重,生命體征紊亂明顯,容易出現休克癥狀,患兒常有延遲性意識障礙,即傷後原發性昏迷短暫或缺如,但哭鬧不久後又陷入昏睡狀態,可持續數小時或嗜睡數天,常與繼發性腦損傷引起的二次昏迷相混淆,患兒還可出現頻繁嘔吐,頭痛,癲癇發作,頸項強直,雙側瞳孔不等或眼肌運動障礙,局部腦組織損害時可出現肢體癱瘓或抽搐,失語和偏身感覺障礙,腰穿多有血性腦脊液,有腦膜刺激征,病程發展出現腦水腫或腫脹時可導致顱內壓增高,患兒表現有生命體征的變化,患兒出現小腦幕切跡疝和枕骨大孔疝時,表現為意識障礙的加深,陣發性角弓反張,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和呼吸循環功能的衰竭,小兒顱內血腫的臨床表現較輕,腦疝癥狀出現較晚,但病情變化急驟,一旦瞳孔散大,迅即進入瀕危狀態.
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
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检查
腰椎穿刺對判斷是否有蛛網膜下腔出血或顱高壓有幫助,但應慎用,以免誘發腦疝.
X線可判斷有無顱骨骨折;CT可發現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腦腫脹和顱骨骨折,是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小兒顱腦損傷 小兒顱腦外傷预防
重視圍生期工作,防止早產,難產,提高接生技術,防止新生兒顱腦損傷;看護好各年齡段小兒,防止各種意外和腦外傷.